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中药 >> 中医历史 >> 隋唐五代医学 >> 正文

军事医学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来自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20 16:41:10
隋代继续实行西魏与北周的府兵制:唐代的兵制有三变:建国初实行府兵制;开元时(713~741)行募兵制,至末年,方镇之兵盛。自中唐、五代以来,募兵和征兵取代了府兵制。隋代兵器无所改变,唐代长兵(如戈、斧、戟)已沦为仪仗门卫之具,短刀则刀剑并用,射远器有弓矢。对防御武器非常讲究,铜铁并用。当时以吐蕃的铠甲最为精良,周身均有蔽护、懊留两目,对刀箭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一、军队中的医药组织
  隋朗军中设有尚医军主(九品),可能系军医官。
  有较明确记载的军医机构,似始于第七世纪唐初所设的”天策上将府”,其主持医药事务的官员为功曹参军,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中的一个单位。当时在地方政府中也设有此类官员。如在京兆(今西安)、河南太守牧、都督及刺史属下、也有功曹、司曹等兼管医药行政。唐太医署及地方医学也担任部队的医疗工作,这一制度为历代所继承。唐代地方部队多属于折冲府,全国共643府。而在折冲府中仅有太医、药童、针灸、禁咒诸生共211员,平均三府才有一个医务工作者(《通典》卷15选举一)。所以必须借助于医学中的博士、教授和医生等来为部队担任医疗工作。
  五代时,“后唐清泰三年(936)……敕:所奏医博士,诸道合有军医,许得诸道补署,不在奏闻,余依所请”(《五代会要》卷12医术),我国正式有“军医”之名,始见于此。在石晋时也设有军医,晋高祖天福二年(973年)八月,“敕下弄部大理寺、御史台及三京诸道州府,今后或有系囚染病者,并令逐处军医看候,于公廨钱内支药价,或事轻者仍许家人看候(《旧五代》卷149志9刊法志)。
  五代十国时,兵戈纷扰,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以巩固国家政权,因此对士卒的健康比较重视,故在部队中有专门的军医设置,可惜当时因战乱相寻,缺乏详细的记载。

  二、士兵的选择
  唐代对军士的选择已经注意。据《通典》记载:《大唐卫公李靖兵法》中说:简取强兵,并令试练器杖,兵须胜举衣甲,器仗须扎陷坚,须取甲试令斫身,然后取中”(卷148兵一选择附)。开元十年(723年),张说建议招募将士以补充宿卫。朝廷规定选募条件是:“身体强壮,身高五尺七寸(约台177.27厘米)(唐一尺约合今31.10厘米)以上者,均可应募”(《新唐书·兵志》)。

  三、战时伤病员医疗运送与抚恤
  唐李靖《卫公兵法》中要求:各营应设有检校病儿官。每日巡查伤病员情况和饮食起居,以便安排医疗、运送,如发现新的病员或危重病员,必须于每晨通状报告总管,令医生巡营,给以适当的治疗。
  营主和检校病儿官,应按照伤病员伤势的轻重安排运输工具和护理人员,能行走的病员给傔人(看护)一名;病重不能行走的病人加给驴一头;连牲口也不能乘骑的重伤病员,则给驴二头。看护二人缚辇(换车)运送(《卫公兵法辑本》卷上)。
  至于患慢性病的伤病员。唐代拨交地方政府收治。《通典》载有唐太宗亲抚病兵,敕交州县供给的史实。”大唐贞观(627~649年)中,太宗亲征高丽,……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起,太宗始至床前,问其所苦,仍勒(敕)州县厚加供给”(卷152兵五)。
  《卫公兵法》还规定军校每三天必须巡行本部军士的营幕,检查其饮食精粗和劳逸情况,并关心战士疾苦,视察医药护理是否及时,战士如有死亡应即上报,以礼祭葬,并抚恤其家属。如果死于阵战间,同伙应掩埋其尸体;如因作战负伤死亡,本部将校应将经过情况详细呈报,以礼祭赠。如仅负伤,应随伤势轻重予以优赏。
  在《卫公兵法》及《唐律疏议》中,还明文规定对伤病员医疗失职者,按照情节轻重处以杖刑或徒刑,甚至处斩。
  根据以上记载,唐代在战时似已有比较完善的医疗、运送及抚恤制度。

  四、行军及宿营卫生的注意
  在行军中,除了防止敌人放毒外,往往还会遇到自然界的诸种毒害。首先是水源卫生;其次则为草木丛林中虫蛇的毒害;第三则为食物中毒。对这些问题已有某些防治措施,并以之施于敌方,谋取战争的胜利。
  战时最要注意的是行军的水草问题。为了使军营能置于易守难攻之地,且能得到饮水供应,古人曾作出很大的努力,其中最突出的是“渴乌”的利用。唐代杜佑《通典》记载了军队中用“渴乌隔山取水之法”,“以大竹筒雄雌相接,勿令漏泄,以麻漆封裹,推过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于筒尾取松桦乾草当筒放火,火气潜通水所,即应而上”(卷157)。以后又称“注子”、“偏提”、”过山龙”、“漏”等。渴乌至晚在唐代即已用于军队供水,而且经过改良能”隔山取水”,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大成就。(袁庭栋、刘泽模:《中国古代战争》,109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

  五、有关军队多发病及流行病的记载
  据史书记载,军中多发病及流行病以疾疫、瘴疠、瘴疫、痢、疳等为主。
  《太白阴经》卷七中,首先指出兵瘴的原因说:“夫稠人多厉疫,屯气、人气有郁蒸,……”,它还记载了军中疾病,计有传染性瘟病、传染性皮肤病、疫疾、霍乱、脚转筋、马咬伤、兵器及剑伤、附马伤等,并强调军队出征,必须将治疗上述伤病的药物准备好,并将若干验方发至全军(卷七治人药),此外,还载有治马药。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