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易伤肺早防好过秋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秋季。秋天,意味着天气转凉,北风南吹,庄稼收割、储藏,树叶转黄、飘落。风扫落叶的初冬景象也将逐渐呈现出来,对人们来说。秋风吹来倍感凉爽、是比较舒服的季节。不过,由于秋天气候偏凉,空气干燥,日夜温差大,年老体弱者若不注意及时调节、加强保护,也易中招患病。
秋冬季节是感冒及呼吸道疾病的好发时期。由于秋天天气转冷,气温容易骤变。若不及时增减衣服,则易受凉感冒,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一旦感冒,呼吸道的防卫能力减退,则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咳嗽、气促等症状明显加重,出现发热或无热,痰量增多,可为白色泡沫样或黄色脓痰;病者稍一行动即气促难受,呼吸困难,唇,指发绀,病者多被迫取坐位或半卧位休息。吸氧或持续吸氧才能稍觉舒服。严重患者因气道内痰液壅塞,体内二氧化碳不易排出,致使二氧化碳潴留,病人稍动即会大汗淋漓,面色紫红,眼结膜充血.可出现嗜睡、反应迟钝或昏迷。此时病人病情危重,常拟诊断为阻塞性肺气肿并急性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而被收入院治疗,部分病人此时还可合并心力衰竭。出现下肢浮肿,甚至腹部膨胀、腹水。因此,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要尽量预防感冒及肺部感染、特别是气候易变的秋冬季节。不单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忌感冒,凡有慢性呼吸道病的病人,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一旦感冒都可加重病情,因为感冒后多会继发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使原来病情加重。
原来身体健康者,一旦劳累受凉,轻则感冒,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喷嚏、流涕及全身酸痛症状;重则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持续发热,咳嗽、脓痰及胸痛等,多需住院或积极治疗,一般需两个星期左右才能康复。若不及时积极治疗,有时咳嗽、咳痰症状可持续两二个月或更长,既影响工作、又损害健康。秋冬季节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患者往往频繁发作,纵使平时用药很少,此时也须增加用药。
所以,秋天既是秋高气爽的宜人季节,但对人体健康来说,也是多事之秋,需要高度注意,做好防范,确保身体健康。在此提出以下几点供各位参考选用:
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坚持锻炼身体,特别是年老体弱者不能不动,不动则痿靡不振,动则精神少病。持之以恒做些力所能及的锻炼和活动,对增强体质、减少衰退、防止患病有益;有洗冷水澡习惯者应坚持进行,有提高御寒能力;天气变化快、温差波动大时,要及时增减衣服,以免受凉、感冒。
2、外出旅游、活动,注意勿过度劳累,要安排好时间,注意休息;还要注意带备雨具及遮阳伞防止雨淋、日晒,才不会因雨淋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而感冒或罹患肺炎,或因太阳暴晒而中暑。另外也勿忘携带日常服用的药物。
秋冬季节是感冒及呼吸道疾病的好发时期。由于秋天天气转冷,气温容易骤变。若不及时增减衣服,则易受凉感冒,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一旦感冒,呼吸道的防卫能力减退,则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咳嗽、气促等症状明显加重,出现发热或无热,痰量增多,可为白色泡沫样或黄色脓痰;病者稍一行动即气促难受,呼吸困难,唇,指发绀,病者多被迫取坐位或半卧位休息。吸氧或持续吸氧才能稍觉舒服。严重患者因气道内痰液壅塞,体内二氧化碳不易排出,致使二氧化碳潴留,病人稍动即会大汗淋漓,面色紫红,眼结膜充血.可出现嗜睡、反应迟钝或昏迷。此时病人病情危重,常拟诊断为阻塞性肺气肿并急性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而被收入院治疗,部分病人此时还可合并心力衰竭。出现下肢浮肿,甚至腹部膨胀、腹水。因此,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要尽量预防感冒及肺部感染、特别是气候易变的秋冬季节。不单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忌感冒,凡有慢性呼吸道病的病人,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一旦感冒都可加重病情,因为感冒后多会继发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使原来病情加重。
原来身体健康者,一旦劳累受凉,轻则感冒,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喷嚏、流涕及全身酸痛症状;重则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持续发热,咳嗽、脓痰及胸痛等,多需住院或积极治疗,一般需两个星期左右才能康复。若不及时积极治疗,有时咳嗽、咳痰症状可持续两二个月或更长,既影响工作、又损害健康。秋冬季节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患者往往频繁发作,纵使平时用药很少,此时也须增加用药。
所以,秋天既是秋高气爽的宜人季节,但对人体健康来说,也是多事之秋,需要高度注意,做好防范,确保身体健康。在此提出以下几点供各位参考选用:
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坚持锻炼身体,特别是年老体弱者不能不动,不动则痿靡不振,动则精神少病。持之以恒做些力所能及的锻炼和活动,对增强体质、减少衰退、防止患病有益;有洗冷水澡习惯者应坚持进行,有提高御寒能力;天气变化快、温差波动大时,要及时增减衣服,以免受凉、感冒。
2、外出旅游、活动,注意勿过度劳累,要安排好时间,注意休息;还要注意带备雨具及遮阳伞防止雨淋、日晒,才不会因雨淋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而感冒或罹患肺炎,或因太阳暴晒而中暑。另外也勿忘携带日常服用的药物。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