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凡事总有偏见的这种心态
我国古代有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一位农夫失落了一把斧子,他开始怀疑是隔壁人家的儿子偷的,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觉得那人走路的样子,说话的声调,脸部的表情和平常人都不一样,很像偷了东西的人,后来,他自己的那把斧子找到了,于是再留心观察隔壁人家的儿子,觉得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脸部的表情又都不像一个偷斧子的人了。
偏见是由于对他人或其他群体缺乏事实根据的、偏执于某一极端的、不符合事实的认识而产生的结果。偏见的特征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因而对一些人的看法往往是捕风捉影的,道听途说的,人云亦云的。有偏见的人,看人处事容易走极端,往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如果说某个人好,就是什么都好,如果说某人不好,就是一无是处。有些老年人由于思想能力逐渐衰退,与他人的交往也日趋减少,思想转为闭塞,因此容易形成对他人的偏见。那么,怎样克服偏见呢?
(1) 避免先入为主。前面提到的那位农夫,先入为主地怀疑别人偷了他的斧子,于是真的发现在他身上有许多疑点,其实这些疑点只不过是农夫自己主观臆测的结果,而并非真的是事实。如果有些老年人平时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喜欢道听途说,靠印象作出判断,就难免要陷入先入为主的泥潭,对他人形成偏见。
(2)避免循环证实。有些老年人对他人的偏见十分强烈,而且这种偏见一旦形成后,久久不能消除,还自认有许多理由和成见,究其原因是受了循环证实的影响。所谓循环证实,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互动效应,即你对某人抱有反感,久而久之,对方也会对你产生敌意,于是,你就想信自己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反感对反感,敌意对敌意,两人的偏见和隔阂越来越深,遇到这种情况,自己应首先主动理智地改变偏执的态度和行为,切断偏见的恶性循环。
(3)增加直接接触。许多偏见往往是由于彼此间缺乏开诚布公的交谈接触而形成和产生的。要克服偏见,就必须跨越敌意和不信任的心理障碍,加强直接接触,不管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4)提高知识修养水平。可以说,偏见是无知和愚昧的产物。一个人知识修养水平越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越强,偏见越少。反之,则容易受流言蜚语、道听途说的愚弄,而对人形成偏见。
偏见是由于对他人或其他群体缺乏事实根据的、偏执于某一极端的、不符合事实的认识而产生的结果。偏见的特征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因而对一些人的看法往往是捕风捉影的,道听途说的,人云亦云的。有偏见的人,看人处事容易走极端,往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如果说某个人好,就是什么都好,如果说某人不好,就是一无是处。有些老年人由于思想能力逐渐衰退,与他人的交往也日趋减少,思想转为闭塞,因此容易形成对他人的偏见。那么,怎样克服偏见呢?
(1) 避免先入为主。前面提到的那位农夫,先入为主地怀疑别人偷了他的斧子,于是真的发现在他身上有许多疑点,其实这些疑点只不过是农夫自己主观臆测的结果,而并非真的是事实。如果有些老年人平时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喜欢道听途说,靠印象作出判断,就难免要陷入先入为主的泥潭,对他人形成偏见。
(2)避免循环证实。有些老年人对他人的偏见十分强烈,而且这种偏见一旦形成后,久久不能消除,还自认有许多理由和成见,究其原因是受了循环证实的影响。所谓循环证实,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互动效应,即你对某人抱有反感,久而久之,对方也会对你产生敌意,于是,你就想信自己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反感对反感,敌意对敌意,两人的偏见和隔阂越来越深,遇到这种情况,自己应首先主动理智地改变偏执的态度和行为,切断偏见的恶性循环。
(3)增加直接接触。许多偏见往往是由于彼此间缺乏开诚布公的交谈接触而形成和产生的。要克服偏见,就必须跨越敌意和不信任的心理障碍,加强直接接触,不管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4)提高知识修养水平。可以说,偏见是无知和愚昧的产物。一个人知识修养水平越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越强,偏见越少。反之,则容易受流言蜚语、道听途说的愚弄,而对人形成偏见。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