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苑子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4 20:45:04
沙苑子
Semen Astragali Complanati
(英) Flatstem Milkvetch Seed
别名 潼蒺藜、沙苑蒺藜。
来源 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 的种子。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较细弱,略扁,基部常倾卧,有白色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21,椭圆形,长0.7~2cm,宽3~8mm,下面有白色柔毛;托叶小,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有花3~7朵;花萼钟形,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有白色柔毛;花冠蝶形,浅黄色,旗瓣近圆形,先端凹,龙骨瓣与翼瓣约等长;子房密生白色柔毛,有短子房柄。荚果膨胀,纺锤形,长2~3.5cm,先端有喙。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野、路旁;多栽培。主产陕西,内蒙古、辽宁、河北、甘肃、吉林也有分布。
采制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生用或炒用。
性状 种子略呈扁肾形,长2~2.5mm,宽1.5~2mm,厚约1mm。表面光滑,褐绿色或灰褐色,边缘一侧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长约1mm。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化学成分 含脂肪酸、鞣质。
性味 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 温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白浊带下、小便余沥、眩晕目昏。
【英文名】 SEMEN ASTRAGALI COMPLANATI
【别名】潼蒺藜、蔓黄芪、夏黄草、沙苑蒺藜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own.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制法】 沙苑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盐沙苑子:取净沙苑子,用盐水拌匀,放锅内炒干,晾凉(每100斤加盐2斤用开水化开)。
【性状】本品略呈肾形而稍扁,长2~2.5mm,宽1.5~2mm,厚约1mm。 表面光滑,褐绿色或灰褐色,边缘一侧微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长约 1mm。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鉴别】取本品1g,捣碎,加乙醚10ml,置温水浴上回流10分钟,滤过,弃去醚液。残渣挥尽乙醚,加甲醇5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1 滴,点于色谱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紫红色荧光,再加甲醇2 滴使斑点扩散,紫红色环内有一亮黄色环。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温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白浊带下,小便余沥,眩晕目昏。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Semen Astragali Complanati
(英) Flatstem Milkvetch Seed
别名 潼蒺藜、沙苑蒺藜。
来源 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 的种子。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较细弱,略扁,基部常倾卧,有白色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21,椭圆形,长0.7~2cm,宽3~8mm,下面有白色柔毛;托叶小,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有花3~7朵;花萼钟形,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有白色柔毛;花冠蝶形,浅黄色,旗瓣近圆形,先端凹,龙骨瓣与翼瓣约等长;子房密生白色柔毛,有短子房柄。荚果膨胀,纺锤形,长2~3.5cm,先端有喙。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野、路旁;多栽培。主产陕西,内蒙古、辽宁、河北、甘肃、吉林也有分布。
采制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生用或炒用。
性状 种子略呈扁肾形,长2~2.5mm,宽1.5~2mm,厚约1mm。表面光滑,褐绿色或灰褐色,边缘一侧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长约1mm。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化学成分 含脂肪酸、鞣质。
性味 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 温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白浊带下、小便余沥、眩晕目昏。
【英文名】 SEMEN ASTRAGALI COMPLANATI
【别名】潼蒺藜、蔓黄芪、夏黄草、沙苑蒺藜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own.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制法】 沙苑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盐沙苑子:取净沙苑子,用盐水拌匀,放锅内炒干,晾凉(每100斤加盐2斤用开水化开)。
【性状】本品略呈肾形而稍扁,长2~2.5mm,宽1.5~2mm,厚约1mm。 表面光滑,褐绿色或灰褐色,边缘一侧微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长约 1mm。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鉴别】取本品1g,捣碎,加乙醚10ml,置温水浴上回流10分钟,滤过,弃去醚液。残渣挥尽乙醚,加甲醇5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1 滴,点于色谱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紫红色荧光,再加甲醇2 滴使斑点扩散,紫红色环内有一亮黄色环。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温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白浊带下,小便余沥,眩晕目昏。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