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中药 >> 民间医药 >> 研究创新 >> 正文

从古人求医心态看古代民间医人水平第 3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学术研究》2005年第9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30 19:00:55

  所谓上古医人“治十得九”没有什么史料能证实,只能说是传说,是中国传统的崇古思想的体现。这里提到的医人“治十不得五六”,即治愈率大致为50%(可能稍弱)。而且按照孙思邈的说法,这里面还包括了许多名医,那么普通村野游医的水平就更可想而知了。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阐明,即这种治愈率与现代医学中的治愈率没有可比性,现代医学的治愈率以具体的病种、就医前病情的轻重、病程长短、病人的体质、年龄作为考量因素,古人缺乏这样的概念,医案也极少有如此详细的统计,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古代游医没有明确的分科,[2] 在行医过程中对所遇到的所有疾病都大包大揽,一些疾病本来就不致命,依靠一些简单的技术就可以治愈,这样就“拉高”了其治愈率。如此综合考量,我们对古代医人的疗效还要再估低一些。

  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医人整体水平平庸的后果是打击了其求医问药的积极性,《汉书》卷30《艺095文志》: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所谓“中医”乃是指“中等的医疗效果”,或者说等于得到了“中等水平医人”的治疗,这句民谚乃是对医人的嘲讽,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医人整体水平的不信任,认为有病不治,也强于被庸医误诊。此民谚流传甚久,自西汉延续到近代,北齐宋侠曾经将此谚涵盖范围有所缩小,专指伤寒,  《经心录》:“伤寒病错疗祸及,如反复手耳,故谚云‘有病不治自得中医’者,论此疾也。”[3] 不过后世显然还是延续汉代说法,泛指所有疾病的治疗,例如《隋书》卷34《经籍志三》:“(医人)其善者,则原脉以知政,推疾以及国。《周官》:医师之职‘掌聚诸药物,凡有疾者治之’,是其事也。鄙者为之,则反本伤性。故曰:‘有疾不治,恒得中医。’”宋代苏辙《栾城后集》[4] 卷11《宇文融》条:“古今善言医者患医之难,以为有病不服药,常得中医。盖良医不可必得,而愚医举目皆是。愚医类能杀人,而不服药者未必死。”持有这种信念的社会,必然是医人水平总体平庸的时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