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中药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影响体质的因素有哪些第 3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医五绝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8-23 21:41:25

    (五)劳逸所伤

    过度的劳动和安逸是影响体质的又一重要因素。适度的劳作或体育锻炼,可使筋骨强壮,关节通利,气机通畅,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旺盛;适当的休息,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维持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劳逸结合,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体质。但过度的劳作,则易于损伤筋骨,消耗气血,致脏腑精气不足,功能减弱,形成虚性体质。如《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素问•宣明五气》说:“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而过度安逸,长期养尊处优,四体不勤,则可使气血流行不畅,筋肉松弛,脾胃功能减退,而形成痰瘀型体质。如《灵枢•根结》说:“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体柔脆,肌肉软弱。”

    (六)情志因素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理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正常反应,反映了机体对自然、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调节能力。情志活动的产生、维持有赖于内在脏腑的机能活动,以脏腑精气阴阳为物质基础。七情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脏腑精气的变化,而影响人体的体质。所以,精神情志,贵在和调。情志和调,则气血调畅,脏腑功能协调,体质强壮。反之,长期强烈的情志刺激,持久不懈的情志活动,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能力,可致脏腑精气的不足或紊乱,给体质造成不良影响。常见的气郁性体质多由此起。气郁化火,伤阴灼血,又能导致阳热体质或阴虚体质。气滞不畅还可形成血瘀型体质。情志变化导致的体质改变,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特定的关系,如郁怒不解,情绪急躁的“木火质”,易患眩晕、中风等病症;忧愁日久,郁闷寡欢的“肝郁质”,易诱发癌症。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体质健康十分有益。

    (七)地理因素

    从现代医学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地球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元素的分布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着世界各地区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造成了生物生态的明显地区性差异。因此,不同地区或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壳的物理性状,土壤的化学成分、水土性质、物产及气候条件等特征。这些特征影响着不同地域人群的饮食结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社会民俗等,从而制约着不同地域生存的不同人群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行为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人类具有能动的适应性,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不同,人类各自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条件相协调的自我调节机制和适应方式,从而产生并形成了不同自然条件下的体质特征。早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就曾详细论述了地域方土不同,人受到不同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饮食习惯影响所形成的东、南、西、北、中五方人的体质差异及其特征。《医学源流论•五方异治论》指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一般而言,北方人形体多壮实,腠理致密;东南之人多体型瘦弱,腠理偏疏松;滨海临湖之人,多湿多痰。居住环境的寒冷潮湿,易形成阴盛体质或湿盛体质。

    (八)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

    疾病是促使体质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疾病改变体质多是向不利方面变化,如大病、久病之后,常使体质虚弱;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炎、肺结核等)迁延日久,患者的体质易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但感染邪气,罹患某些疾病(如麻疹、痄腮)之后,还会使机体具有相应的免疫力,使患者终生不再罹患此病。此外,疾病损害而形成的体质改变,其体质类型还与疾病变化有一定关系,如慢性肝炎早期多为气滞型体质,随着病变的发展可转为瘀血型、阴虚型等不同类型的体质。可见,体质与疾病因素常互为因果。

    药物具有不同的性味特点,针灸也具相应的补泻效果,能够调整脏腑精气阴阳之盛衰及经络气血之偏颇,用之得当,将会收到补偏救弊的功效,使病理体质恢复正常;用之不当,或针药误施,将会加重体质损害,使体质由壮变衰,由强变弱。

    总之,体质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先、后天多种因素构成影响体质的内外环境,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个体不同的体质特征。

上一页  [1] [2] [3]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