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灸法分类及操作方法
中医灸法分类及操作方法
艾炷灸
将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又分为无瘢痕灸和瘢痕灸两种。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临床多用中、小艾炷,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增加黏附性,然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当燃剩至2/5左右,患者感到烫时,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因施灸后皮肤不致起疱,不留瘢痕,故名。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风湿顽痹等。
艾条灸
艾条灸是将艾绒用柔软的纸卷成条状,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点燃施灸。分温和灸、雀啄灸两种。
1.温和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烤,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如果遇到局部知觉减退患者或小儿等,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防止烫伤。
2.雀啄灸 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皮肤之间的距离并不固定,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以给施灸局部一个变量的刺激。
3.温针灸 系针刺与艾灸结合之法。即针刺后,将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或以艾条烤针柄或针身,使热力通过针身转入体内。目前用此法者较多。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厘米的艾条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至燃尽,除去灰烬,每穴每次可施灸1~3壮,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针灸并用的方法,其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入体内,发挥针和灸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应用此法应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医药粥]治疗闭经的中医药粥 08-08 [中医外治]心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肠病治未病特色疗法 07-18 [中医外治]中药外用防痱子 07-17 [中医外治]小儿脾气虚泄泻外治法 07-14 [中医外治]脾阳虚泄泻中医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图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贴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内涵与优势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与中药穴位贴敷 07-03 [中医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疖痈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