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特色 >> 中医气功 >> 气功文化 >> 正文

气功的历史发展(图)第 5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医气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11 9:06:46

    如果说宋、金、元时期已经出现医学气功走向普及的趋势,那么,明、清两朝实用气功的研究更呈如火如荼之势。几乎没有一位名医不被卷入的。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张景岳,针灸大师杨继洲,眼科专家王肯堂、傅仁宇,养生专家曹元白、沈嘉树、陈继儒,痨病专家龚居中,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和吴鞠通,都成为医用气功的热心推动者和实践者。

    医用气功的开创并非始于明、清,两千多年前的医中圣典《内经》早已阐明气功治病方法的原理、意义。历代医家多兼修气功。医圣张仲景本人就是气功专家,一代神医华佗更是脍炙人口的五禽戏创编者之一。名医陶弘景、孙思邈在气功上也都各有建树。但就普及程度和规模而言,远不如明、清时的声势。

    随着练功的普遍,练功出偏时有发生,医学家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清代张璐认为出偏的原因是“良由役心太甚,神心舍空,痰火乘凌所致”,症状是:壮火飞腾,头面赤热,隔塞心忡,喘逆蒸汗而成上脱之候;并有阴气消亡,强阳不制,精髓不固,二便引急而成下脱之候。他建议必要时可辨证施用中药,如黄芪建中汤、天王补心丹调理。用中药纠偏至今仍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自王重阳创立全真教派以来,丹道气功理论和实践皆有创新,人才辈出。但明、清两朝少有佳作。《性命圭旨》和《伍柳仙踪》为其中佼佼者,二书皆力图综佛、道二家气功之长,而避其所短。从气功普及角度看,前者优于后者,从学术角度看,后者似较前者深刻、系统。晚清以来,随着国家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气功学在封建迷信、洋奴哲学的双重摧残下,渐趋衰落。民国初年虽有《大成捷要》一书编集出版,然内容庞杂、整理紊乱,且引入许多荒诞不实的宗教迷信内容。书中所集功法虽多属丹功范围,但可以看出,作者并未亲自实践过,因而所摘内容良莠不分,成为一大缺陷。作为气功著作,蒋维乔的《因是子静坐法》不失为民初优秀代表。蒋氏身体力行,经验颇丰,且所著语言通俗,简单易行,故甚受广大读者欢迎。虽然与蒋氏同期尚有无数气功资料出版,然可观者甚为稀少。气功作为一门学术,同其他国粹一样,在这一时期已经是“气息奄奄,日落西山”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气功得到了挽救,气功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上一页  [1] [2] [3] [4] [5]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