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特色 >> 中医气功 >> 气功文化 >> 正文

气功的历史发展(图)第 3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医气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11 9:06:46

    然而,就学术活跃程度而言,秦、汉远不及春秋、战国。秦始皇自不待言,汉高祖轻视文化,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文化禁锢日重。《黄帝内经》虽成书于此时,但实系集先秦医学之大成的经典著作。它既是中华医学的圣经,也是中华气功学的宝典。

    《黄帝内经》用形气学说阐发病理病因,说明致病因子的物质性。同时也用形气学说解释许多自然现象乃至天体演变、宇宙结构问题。从形气学说出发,《内经》还探讨了世界究竟是客观存在还是“鬼神”创造的,结论是:“道无鬼神,独来独往。”表现出强烈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观。《内经》还将自然现象、人的生理现象、精神活动都统一于共同的物质基础,阐明了气功养生原则,论证了精、气、神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完善了气功学的理论基础。

    除《黄帝内经》外,秦、汉时期缺少气功力作。《淮南鸿烈》中虽有杰作,但就总体而言,更多的是平庸之说。汉末,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继承《周易》、《老子》、《内经》的优良传统,迷信色彩极少,学术水准远高于同时代的道教经典《太平青领经》,为历代气功名著之佼佼者。

    两晋时期,社会动荡,佛、道二教兴起。佛教虽东渐于汉明帝,但到此阶段才完成“中国化”进程,为民众所接受。佛教东渐,客观上推动了中、印两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学术交流,把印度气功(瑜珈)的精华介绍到中国来。东汉末年产生的原始道教在此阶段已摆脱了太平经时期的幼稚状态。《黄庭经》(图277)、《抱朴子》、《养性延命录》的相继问世,对后世气功研究有一定影响,但就深度而言,远不及《参同契》,且迷信色彩浓重。

    与此相反,气功养生学派却取得很好成绩。隋代大业中(公元610),太医令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发表,书中有辨证施功导引方法278条共213法。从中不难看出,在隋代,气功已成为临床通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而且已经从民间进入皇宫。随后,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介绍诸多实用气功养生法,为中华气功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