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六个脏器组织。它们在形态上多为中空器官,与六腑相似,但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精气,与五脏相同。 (1)脑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是人体内髓最集中之处,故名“髓海”。 关于脑的生理作用,古人虽未明确,但已初步认识到以下两点:一是把脑与精神活动联系起来了。如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指出脑是神的发源所在。二是认为脑与听觉、视觉、嗅觉及思维、记忆、言语等功能有关。如早在《内经》就指出“髓海不足”或“上气不足”皆可出现“脑转耳鸣”,“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等视觉、听觉及精神状态的病理变化。清代汪昂提出“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王清任更明确把思维、记忆及听、视、嗅、言等功能皆归于脑,是中医书籍中言脑功能最全者。 中医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和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即心藏神、主喜;肺藏魄、主悲;脾藏意、主思;肝藏魂、主怒;肾藏志、主恐。其中特别与心、肝、肾关系更为密切。这是因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肾藏精生髓通于脑。正因为脑与五脏有关,故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属于脑的证候和治疗,都包括在五脏的辩证论治中。 (2)髓 髓是分布于骨腔内的一种膏脂样物质。由于髓所在的部位不同,而名称也不相同,如骨髓、脊髓、脑髓。脊髓与脑髓上下相通,故合称为脑脊髓。 髓的生成和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有关系。从根本上来说,髓由肾精所化生,即肾藏精,精生髓。另外,饮食物所化生的精微,经过骨孔而补益骨髓,骨髓又不断地补益脑髓。所以,先天之精不足或后天之精失养,都可直接影响到髓的生成。 髓的生理功能,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养脑,二是充骨,三是化血。髓补益脑髓,骨髓滋养骨骼,已于肾的功能中述及。关于髓化血,古典医籍中论述较少,但也有初步认识。临床上,对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学认为其根本在于肾虚,故运用补肾阴、填肾精的方法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这也是以精髓化血为理论依据的。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