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医学百科 >> 孕育 >> 正文

孕晚期左侧卧位可缓解紧张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5 12:09:54
  年轻准妈妈初为人母,非常担忧:孕期到底该做哪些检查、怎么吃才能保证营养,以确保宝宝出生后既健康、又聪明……在上周的“名医网上聊”中,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骆月娥与准妈妈们交流了孕期保健问题。

  孕期精神紧张易发妊娠期高血压

  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准妈妈,容易好发妊娠期高血压。此外,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过大,年轻初孕妇或高龄初孕妇,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营养不良、体型矮胖、有高血压家族史等准妈妈,也容易患妊娠期高血压。

  骆月娥主任建议,首先要注意孕期的营养与休息;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入,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品,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妊娠期要保持足够的休息,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也有助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如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好发对象,经医生预测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好发者时,可每日补充钙剂等。通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症状在分娩后就会逐渐好转并消失。

  朝左睡避免“仰卧位综合征”

  不少孕妇疑惑,为何到了妊娠晚期,仰卧时就容易出现头晕、胸闷、心悸、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而当卧姿改变为侧卧位时,一切症状便迅速消失。其实,这是“仰卧位综合征”。

  骆月娥主任说,妊娠晚期,胎儿不断增大,子宫本身的重量比妊娠前增加了20倍,再加上胎儿、胎盘和羊水的重量,整个子宫的重量足足有6公斤左右。仰卧位时,增大、负重的子宫便会压迫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因腹主动脉是孕妇体内血液供应的主要血管,一旦受压,会使心、脑等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而产生上述综合症状。而当孕妇取左侧位时,不但可避免因腹主动脉受压而产生的仰卧位综合征,也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妊娠晚期的孕妇卧姿易取左侧卧位。如果孕妇长时间左侧卧位有困难,平卧时可在右臀部垫以靠垫、枕头或棉被等,使骨盆向左倾斜,同样也能起到左侧卧位的效果。

  定期产检并非就能万无一失

  虽然妊娠期的各种不舒服是正常的,但也不可以忽视。像感冒、咳嗽、头疼等这些“不舒服”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某些疾病的征兆。

  目前,大多女性都有从早孕起即去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保健意识。据统计,本市孕妇产前检查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产前检查能定期进行,对准妈妈生理状态和病理情况进行系统的监护,能有效查出胎儿的情况,筛选出畸形胎儿等,增加女性在妊娠和分娩期的安全性,以及胎儿的安全性。

  产前检查一般由医生按孕周大小、有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定期预约进行。但定期产前检查并非就能万无一失。准妈妈平时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常识和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医院,避免延缓病情,造成后果。准妈妈在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外的其他时间里,如果出现出血、腹痛等异常情况,需及时上医院看医生,让医生尽早诊断治疗。

  [读者提问摘录]

  在怀孕期间,准妈妈该注意些什么?

  答:在怀孕期间,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此外,注意不能滥用药物,避免病毒感染,避免有毒化学物质,不能吸烟喝酒,不要喝浓茶咖啡;还要保持愉快情绪;产前一定要定期检查;孕期的前3个月和最后3个月不能同房,否则容易造成流产或早产。

  长时间仰卧影响胎儿生长吗?

  答:在怀孕后期,孕妇的睡眠姿势应取左侧位,有利于子宫、胎盘的血液供应,使胎儿发育良好,还可减少孕妇的浮肿。如果无法很快入睡或睡眠质量不好,建议可在睡觉前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看一会电视,感觉疲劳后就容易入睡了。另外,中午最好再睡上半小时至1小时,以弥补晚上失眠所造成的睡眠不足。

  需额外补充叶酸吗?

  答:在孕前和孕早期补充一定量的叶酸可以防止胎儿神经管畸形。在孕期,尤其是早孕期适当补充叶酸是有必要的。除了可以用含有叶酸的药物来补充叶酸之外,部分食物中的叶酸含量也相当高。如青菜、卷心菜等,在水果中柑橘和香蕉也有较多叶酸,有的动物性食物中也含有较多的叶酸。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