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医学百科 >> 美容 >> 正文

“斑点”的成因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6 10:35:23

  一、黑斑的形成
  1 晒太阳是造成斑的头号杀手,一般人晒太阳所引起的黑色素沉积,会随人体新陈代谢而
排掉,但有些人可能新陈代谢较慢或是年纪较大,而留下黑色素,形成黑斑。
  2 使用过期或劣质化妆品导致的金属物质中毒,如铅、汞、砷中毒等。
  3 皮肤外伤时,有粉尘、墨水等异物嵌入伤口:使用碘酒、紫药水:或过食含色素的食物,如酱油、黑木耳等,都会造成色素沉积,形成黑斑。

  二、雀斑的形成
  1 遗传因素:不过不一定是遗传自你的父母,有可能是隔几代遗传。一般来说雀斑大多出
现于皮肤较白的脸上。
  2 曝晒于阳光下:阳光中的紫外线一方面刺激皮下的色素细胞活动频繁,制造出大量的麦拉宁色素;另一方面损伤皮肤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令黑色素无法顺利排出而残留在皮肤上,甚至沉积在真皮中。所以过度的日晒会加重、加深雀斑,但到了冬天雀斑又会逐渐变淡。

  三、黄褐斑的形成
  是由于组织细胞间的微细循环受淤阻,细胞溶解死亡,黑色素增多形成色斑沉着所造成的,脸部的表皮层最薄,毛细血管最丰富,也最易形成色素沉着,色素沉着部位主要在表皮基底层,黑色素颗粒明显增多,较为严重者真皮层的噬黑素细胞内也有较多黑色素,与正常相比,色素细胞的数目,黑色素形成以及黑色素颗粒的活性都有不同的增长。
  1 人体内阴阳失衡:一因肝气郁结,致使血瘀颜面;二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能润泽颜面,湿热上升至颜面形成斑点;三因肾阳不足,阳气弥散,血瘀颜面形成黄褐斑。
  2 怀孕后胎盘分泌雄孕激素增多,所以孕期女性面颊部常见对称分布的黄褐斑,但生产后体内雄孕激素分泌恢复正常状态后,大部分人的斑会自然减轻或消失。
  3 药物因素: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9%~20%易发黄褐斑,有人甚至在口服避孕药一个月后便出现面部斑点:此外服用高血压糖尿病的药和多食感光性较强的食物,如芹菜、香菜、胡萝卜等也容易引起黄褐斑。
  4 其他因素: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结核病等会导致酪氢酸酶活性增强,黑色素产生增加,而机体自身排除黑色素的能力却随之减弱,黑色素一旦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久而久之也会在面部产生黄褐斑;另外化妆品使用不当也会加重、加快黄褐斑的形成。
  了解了黄褐斑的成因,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女性长黄褐斑是常见的困扰,而男性病例就相当的少见。这也难怪女性朋友要大声抗议上帝的不公平了!

  四、老年斑的形成
  老年斑的形成及多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 人进入老年后,机体抗氧化能力衰退,加上血管逐渐老化和硬化,肌肤基底层有过多的自由基沉淀,形成的斑点。
  2 年龄因素或是某种营养的缺乏导致血液流动以及皮肤新陈代谢的减缓,令到机体自身排除黑色素的能力下降,黑色素沉积后便会出现老年斑。
  3 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先天遗传,某些物理因素,最典型的就是紫外线的照射能促使老年斑出现。

  五、阳光
  人体皮肤是抵御外界侵害的第一道防线,而晒太阳对皮肤来说,有益有害,这完全要看你是如何利用阳光而定,居住在光线不足环境中的人,气色会显得不好,最好去做些“日光浴”,皮肤吸收阳光会在人体中形成维生素d,对骨骼的发育大有帮助。阳光中分为热线和紫外线两种,所谓热线是会让身体感觉热;而紫外线是最伤害皮肤的光线之一,它对皮肤的伤害分4个阶段:分别是晒黑、晒伤、产生皱纹及造成皮肤癌。紫外线又可以分为a、b、c三种,紫外线a波长最长,是对皮肤伤害最深的一种;紫外线b是造成皮肤变黑的主要原因:紫外线c的波长最短,对皮肤的伤害较小。记住:紫外线无时无刻都存在,想对付无孔不入的紫外线只有自己做好防范措施。

  六、皮肤
  人的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又分四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基底层、有棘层、颗粒层、角质层。人的皮肤新陈代谢的周期是28天,当新生细胞从基底层上升到角质层时,会将黑色素带到皮肤外面来,并随着老化死去的角质细胞(皮屑)的自然脱落而剥落。皮肤表皮基底层存在吞噬细胞,能将黑色素颗粒吞噬掉,并使之随着人体正常的排泄而排出体外。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