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是怎样一种病?
前不久《参考消息》转载报道,香港伊丽莎白医院发表的统计显示,过去的5年内,香港儿童罹患川崎病的数量达570多例,其发病率高出欧美国家10倍以上。对小儿川崎病,很多人(包括许多医务人员)都不熟悉。那么,川崎病到底是怎样一种病呢?
川崎病,是1967年由日本川崎先生最早发现的,故命名为川崎病,亦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患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岁,1~3岁的婴幼儿为高发年龄,四季均可发病,夏季尤为多见。
该病发病有六大特点:
1.高热,常为不规则或弛张热,可高达40℃以上,一般持续1~3周,高热时伴烦躁不安或嗜睡;
2.两眼球结膜充血,热退时消散;
3.颈淋巴结肿大,亦可伴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肿大;
4.口腔和咽部粘膜出现弥漫性充血,口唇渐红、干裂或糜烂,见杨梅样舌;
5.躯干出现多形性红斑或猩红热样皮疹,瘙痒,但无疱疹及结痂;
6.手足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恢复期出现特征性指、趾大片状脱皮,常见于甲床皮肤交界处。本病还常出现心肌损害,发生心肌炎或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甚至诱发心肌梗死,造成死亡。
川崎病与儿童各种出疹样疾病如麻疹、风疹、猩红热及淋巴结炎、风湿病有相似之处,应注意加以鉴别。专家指出,如果发现儿童持续发热超过5天,并出现手脚红肿、出疹及双眼出血等症状,就应考虑本病。
川崎病的发生原因尚未明确。西药中抗生素对本症治疗大多无效。
中医根据其病特征归属于温毒范畴,宜用清热解毒、清营凉血之剂,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竹叶、僵蚕)。若高热伤阴,可加麦冬、石斛、花粉、沙参等养阴生津。后期若有心肌损害,宜用生脉散加丹参、黄芪等治之。
川崎病,是1967年由日本川崎先生最早发现的,故命名为川崎病,亦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患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岁,1~3岁的婴幼儿为高发年龄,四季均可发病,夏季尤为多见。
该病发病有六大特点:
1.高热,常为不规则或弛张热,可高达40℃以上,一般持续1~3周,高热时伴烦躁不安或嗜睡;
2.两眼球结膜充血,热退时消散;
3.颈淋巴结肿大,亦可伴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肿大;
4.口腔和咽部粘膜出现弥漫性充血,口唇渐红、干裂或糜烂,见杨梅样舌;
5.躯干出现多形性红斑或猩红热样皮疹,瘙痒,但无疱疹及结痂;
6.手足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恢复期出现特征性指、趾大片状脱皮,常见于甲床皮肤交界处。本病还常出现心肌损害,发生心肌炎或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甚至诱发心肌梗死,造成死亡。
川崎病与儿童各种出疹样疾病如麻疹、风疹、猩红热及淋巴结炎、风湿病有相似之处,应注意加以鉴别。专家指出,如果发现儿童持续发热超过5天,并出现手脚红肿、出疹及双眼出血等症状,就应考虑本病。
川崎病的发生原因尚未明确。西药中抗生素对本症治疗大多无效。
中医根据其病特征归属于温毒范畴,宜用清热解毒、清营凉血之剂,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竹叶、僵蚕)。若高热伤阴,可加麦冬、石斛、花粉、沙参等养阴生津。后期若有心肌损害,宜用生脉散加丹参、黄芪等治之。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饮食]吃螃蟹要喝两种酒 10-11 [药品]中医择时用药有讲究 10-08 [饮食]玉米的功效与作用 09-28 [饮食]助人长寿的四种食物 09-28 [婴幼]宝宝接种后如何护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虑症如何自我调节? 09-21 [饮食]吃螃蟹的四个健康吃法 09-21 [婴幼]小儿哮喘治疗应注意的五大误区 09-20 [急救]宝宝吞食异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发性功能障碍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