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腧穴知识

中医腧穴的分类

时间:2020-01-07 15:48:21来源:

    腧穴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抗病活动中陆续发现和逐步积累起来的。它的发展经过了以痛为腧、定位命名和分类归经等阶段。初期的针灸治病,没有确定的腧穴,只是在病痛的局部进行针灸,这就叫“以痛为腧”。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肯定了一些腧穴的疗效和位置,才加以定位和命名,以便推广应用,这是腧穴的定位和命名阶段。后来针灸继续发展,应用腧穴增多,治疗范围扩大,于是,人们把某些治疗作用相类似、感传路线比较一致的腧穴加以归纳,这就进入了分类归经阶段。现在所介绍的经穴,就属于这一类腧穴。
  腧穴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十四经穴:十四经穴为位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经穴”。它们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共361个穴名。经穴因其分布在十四经脉的循行线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它不仅可以反映本经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也可以反映本经脉所联系的其它经脉、脏腑之病证,同时又是针灸施治的部位。因此,腧穴不仅有治疗本经脏腑病证的作用,也可以治疗与本经相关经络脏腑之病证。
  奇穴:奇穴是指未能归属于十四经脉的腧穴,它既有固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又称“经外奇穴”。这些腧穴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奇穴因其所居人体部位的不同,其分布也不尽相同。有些位于经脉线外,如中泉、中魁;有些在经脉线内,如印堂、肘尖;有些有穴位组合之奇穴,如四神聪、四缝、四花等穴。
  阿是穴: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这一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阿是裕(穴)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