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诊的内容有哪些
问寒热
问寒热,外感病从表入里,故恶寒与不恶寒是区别表证和里证的分界线。中医常说“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如恶寒已退,则是表证已除;不恶寒而热,表示病已入里。寒冷一阵,发热一阵,如此寒热往来(有的伴有口干、咽干、胸胁满闷)则为半表半里症。慢性病的畏寒或低热,一般多属虚证。可能与人体功能状态的改变、机体反应性的强弱和体温调节功能的紊乱有关。如畏寒、不发热、手足清凉,为虚寒证(一般伴有自汗、疲倦、面色光白、唇舌淡红等)。低热、午后潮热、手足心热,为虚热证(一般伴有两颧发红、盗汗、消瘦、心烦难入睡、舌红少津液或有咳嗽痰血等),多见于肺结核或慢性肝炎病人。此外,如病人高热、心烦、口渴、多汗、汗出而热不退,为阳明经证。若高热、大便秘结、腹胀满,腹痛不可触按、烦躁、胡言乱语、舌苔焦黄,则为阳明腑证。故问寒热,可协助辨别病证的表里虚实。
出汗
中医问出汗的情况是有其特色的。西医一般只问有汗或无汗,中医则通过问汗,以察病情虚实和疾病的转变发展情况。
时间:醒时有汗称自汗,为阳虚,表虚;睡中出汗称盗汗,为阴虚。
汗型:微汗,为表虚,表证欲解;大汗,为阳明经热,过服汗剂;冷汗,为阳气衰微;热汗,为阳气亢盛;战汗(战粟后出汗),汗后神清脉静为顺,神昏烦躁脉大为逆;汗出如油(汗出如珠粘手),为大汗亡阳,虚脱;黄汗(汗出染衣如柏汁),为黄汗病,历节风;外感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的,为表实证;外感恶风发热,汗多者为表虚证。
问头身
问头身不适,可辨别病证的表里和虚实。内伤头痛,时痛时止,伴有昏眩;外感头痛,伴有寒热。头痛按经络辨证:前额痛连眉心的,为阳明头痛(可见于急、慢性鼻炎、额窦炎);颞侧(头部两则的太阳穴处)痛连耳,为少阳头痛;后头痛连颈的,为太阳头痛;头顶痛兼呕吐清水的为厥阴头痛。头目眩、耳鸣、恶心、呕吐痰涎的,多为湿痰阻隔的实证(如美尼尔氏综合症);虚证晕眩则有肾虚(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健忘、失眠、腰腿酸软、遗精、盗汗等,有时表现为神经衰弱),肝阳上亢(多有头脑胀重、眼珠发胀、面红目赤、激动易怒、失眠、心悸、脉弦硬等,可见于高血压病人)等表现。如肢体、关节痛,遇阴雨即发,多为风寒湿所引起的痹证(如风湿关节炎)。若诉腰痛甚、小便不畅,则可能是砂淋(肾结石或尿路结石);如腰痛,伴有小便频数、尿痛有灼热感,则为热淋(尿路感染或肾盂肾炎)。若腰痛不剧烈,时痛时止,劳累后加重,休息时缓解,则多为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