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之闻诊
闻诊,是医生利用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的有关病情,以作为判断病证参考的一种方法。中医闻疹不只是闻声音,嗅气味也是其重要内容。
从声音的高低强弱,从气味的酸臭腥腐,可以辨别寒、热、虚、实,在四诊中也属重要的一环。
【闻声音】
人正常的声音,应是发声自然,音调和畅。如声音变异,则多属病态。从下面几种声音的变化,结合其它表现可诊断一些病证。
(一)语言:语声响亮,言谈多,属实证;烦躁或胡言乱语,多为实热证,可见于高热或狂躁型精神病人;如沉静少言,或少气懒言,语音低沉、断续无力,则多属内伤虚证。
(二)呼吸:呼吸增快,声音较粗,发病急而气促的,多属于实证、热证,可见于肺脏热盛;呼吸微弱、声低气短,发病缓,多属虚证、寒证,可见于肺肾气亏;呼吸音粗急,呼出之后感到舒服,多为实喘,可见于高热肺炎或痰多胸闷的痰饮证;如呼吸音低促,吸气后较舒适,则多为虚喘,可见于肾不纳气之证。
(三)咳嗽:咳声重浊,痰多清稀的,多为风寒犯肺;咳声不畅,痰黄浓浊,多是肺有痰热;咳呛咽干,干咳无痰,多是肺燥(秋季气候干燥,感冒咳嗽);咳有痰声,喉头痰响,多是痰饮,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咳嗽,连声不断,咳时气急,弯腰伸舌,面红眼赤,甚至呕吐,咳有回声,则为顿咳(百日咳);暴咳声哑,多是肺实(为风痰所致的声带麻痹);久咳声嘶,多是肺损(为久咳伤肺、如肺结核、喉结核)。
(四)呃逆:呃逆连声,响亮有力,发作较频的,多为热证、实证;呃声轻微,不连续,发作不频的,多为寒证、虚证;久病、重病而呃逆不止的,常见于脾肾阳亏,多预后不良。
(五)呕吐: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有物为呕吐,皆是胃气上犯所致。呕声高亢,声物同出的为胃热,可见于急性胃炎;干呕多为肝胆之热犯胃;伴有涌吐痰涎的多为呕声低浊,倾胃而出,其热较缓的,多属脾胃虚寒;叶如喷射,则多为胃气上犯,可见于脑病引起的呕吐。
(六)嗳气(打饱嗝):为胃气上逆所引起的。嗳气无味,多为胃虚或寒气侵于胃中;嗳气不止,胸腹不舒,多属气郁胸腹;嗳气吞酸,是宿食不化。
【闻(嗅)气味】
中医还注意对病人的呼吸气息或排泄物进行闻嗅,以通过闻及的异常气味协助诊断有关病证。
(一)口气:正常人的口腔,一般无特殊气味,如有口臭,常为胃热或由于肠胃功能障碍,胃排空时间延长,常有食物停留,但发出的气味多为酸臭。尿毒症时有尿素气;严重肝功能不全时有特殊的腥气;口臭特别重的,应考虑脏腑有否化脓性病变或癌症。此外,溃疡性牙龈炎、口腔糜烂、消化不良等也可发生口臭。
(二)痰、涕:痰有脓血、有臭气的,为肺热,多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没有臭气的,多为肺阴虚,可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鼻涕稠浊腥臭,多为肺胃郁热,可见于鼻渊。
(三)大、小便:大便有酸臭气,多是肠有积热,可见于肠道炎;大便稀薄而气腥的,多是肠中有寒,可见于肠结核、节段性小肠炎等。小便混浊而有臊臭的,多为下焦湿热。
(四)月经、白带:稠粘秽臭的为湿热,稀薄而有腥气的属寒;清稀而无气味的,多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