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四诊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借以检查病人、诊断病证的常用手段和方法。
望诊,是用肉眼直接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有关情况,以协助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望诊最主要的是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推断疾病的变化。健康人的神、色、形、态都有其正常的现象,若有反常,便是有病的证象。前面已经介绍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是内部脏腑有了病变,体表就出现相应的变化,特别是面部、舌部的反映更明显。故通过对体表的观察,可推断人体的病变。望诊的范围较广,除包括望病人的神、色、形、态等全身情况,以及各种排泄物(如痰、尿、粪、脓、血、月经、白带等)外,还包括望局部情况,如望舌(舌质、舌苔)、指纹(小儿的特殊诊法)和五官(眼、鼻、耳、口、齿、咽喉等)。
闻诊,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有关疾病的材料,作为判断病证的参考。主要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问诊,就是通过医生与病人及其知情人的交谈,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并将调查所得的资料加以记录整理,作为诊断依据的方法。中医的问诊和西医的问诊及采集病历的内容大同小异。中医着重收集与辨证有关的材料,找出它的主证(有时相当于“主诉”)和兼证(伴随出现的症状),进而分析其病证。这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感性阶段。
切诊,主要包括切脉和触诊两个方面。中医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病人的桡动脉处,也有切颈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根据脉象的反映,可了解病人所得病证的内在变化。现在一般认为,中医所称的脉象,多是由体表动脉搏动显现的部位、频率、强度、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征象。脉象与心脏的活动情况(如心肌收缩、心率及节律等)、血压的高低、血管的紧张度、血管内流动血液的质和量等因素有密切联系。而这此因素可因人体的功能状态不同,或因人体对疾病反映的强弱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脉象。人体在生理情况下,由于形成脉象的各种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稳定,而使脉象表现为一定形象。这种一定形象的脉象就是正常脉象,中医称为常脉或平脉。人体在病理情况下,由于形成脉象的因素发生了异常的改变,而使脉象正常的形象发生变异。这种变异的脉象就是病理脉象,中医称之为病脉或反常脉。也就是说,不同的病证,往往可出现不同的病脉。所以,切脉是中医诊断不同病证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中医常见的脉象中,能反映心血管循环的频率有迟脉、数脉;反映节律的有结脉、代脉;反映血管充实度的有芤脉、实脉;反映脉管壁情况的有弦脉、紧脉;反映血流形态的有滑脉等;反映血管搏动幅度的有 大脉、小脉;表示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均衡性的有洪脉等;同时反映节律和频率的不同的如结脉、促脉、代脉等。这些说明,中医的脉象是客观存在的,它与西医所称的脉搏不完全相同。故脉象是有科学性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医诊断病证进行分析时,强调“四诊合参”。这就是说,要把四诊得来的疾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作出由表及里的全面的动态结论。切忌只重视一诊,如重问诊而轻切诊,或只切脉而不作其它三诊。此外,还忌把所得的资料“只取一点,不计其余”。这样,常易导致诊断的失误。在哲学上,这就是犯了形而上学的片面的主观主义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