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指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五绝指针疗法的创出,源于张宝增医生对医学的爱好和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张宝增医生自幼喜好武术,对医学的情趣也很浓,这也是因为年幼多病,往发寒热之疾,深感病患折磨之苦的原因。
张宝增医生喜读武侠小说,十一岁那年偶得古本小说《水浒传》,便爱不释手,尽管其中字词还不能熟识,还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书中人物直接影响着他的生活;他到处寻找武术大师,欲练成窜房越脊、飞檐走壁之功。
二十岁那年,参军来到贺兰山,终于有机会认识了武术教练李洪波老师,便实现了学武的梦想。经过一日日、一月月的勤学苦练,很快熟练了武术的基本动作及诸多拳术、刀术等套路,并领悟到了格斗、擒拿、点穴等基本要领;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学的精进,身体也结实了许多,再也不见发生什么病痛。在练武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因冲撞、摔跌而受到某些损伤,张宝增医生便利用点、揉等手法进行自我按摩调治,缓解伤损之痛胀;久而久之,祛痛手法越加精炼。参加工作以后,很多伤痛之外的病患也要求予以试治,治疗后同样得到很好的止痛效果;这样时间一长,要求治疗杂病的人越来越多,所见疾病也越来越繁多复杂,张宝增医生不得不查阅诸多医学资料来武装自己。病人的增多,经常耽误正常工作,不得已便正式开办了指针按摩诊所,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利用手指点穴就能治疗各种难治之症,受到了远近患者的赞扬;于一九九零年九月十四日,涿州报进行了题为“医德高尚的好大夫”的专题报道。
为了适应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张宝增医生不断地研究古今指针、按摩、点穴、推拿等诸多手法及治病原理,取其精华,进行手法变通,视其与人体阴阳五行、脏腑及经络之关系,参模现代医学理疗之动,观武术打斗中劲力而用,终于悟出以点为基础,合点压、点揉、点擦指法并用的新的治病方法;经反复在临床上试用,与原中医指针、按摩等法相比,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效果好。因受各种电磁感应、电流、紫外线、激光等各种各样的魔针、神针、电针、激发仪等等脉冲频率进入人体治疗疾病的感触,又增添了极具促进血液流通作用的点振指法。至此,五绝指针疗法以点打、点压、点揉、点擦、点振五种指法,代替古老的推、拍、叩、振、揉、按、捏、揪、挤、压等手法进行疾病的治疗已初具模式,治疗一般病症,可见手到疼止的功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各种难治之症、疑杂之症也不断地增加;为适应医疗形势的需要,张宝增医生不断地总结经验,不住地改进指法,并与人体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紧紧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探讨;至一九九零年底,指法的运行、配穴,基本上较之完善,新的指法有明显的独到之处,甚至到了指落疼止的境界,数分钟内竟可将周身上下之疼痛酸胀缓解消失;隔衣点穴,方便实用,无任何皮肉之苦。经过反复推敲,以中指度为力点,一是运用灵活,可深入浅出;二是中指反应灵敏,可触及人体内外软硬虚实。新的指针疗法更有其独到之处,这样便形成了一套有武功之发劲之力法于其内,将周身之力疑于肩、臂、肘、腕,集中于中指指端、分别取用的奇特指法;其法观其所需,取其所用;一般点打,腕力所倾;点压之力,取之于肘,振颤至极则臂力下压;揉擦之力,取之前臂之压,腕之圆滑。打、压、揉、擦、振五种指法对应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所主肝、心、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之脏腑阴阳,所动皮、血、筋、骨、肉之五种部位;这样以此五种指法替代了古老的、繁多复杂的、费时费力又多治疗痛苦的诸多按、揉、推、拿等手法治病动作,联用于人体体表经脉穴位,交互变化组成治疗方案,便可达到祛病的目的;以点打、点压、点揉、点擦、点振五种指法定名为“五绝指针疗法”。
为了进一步验证五绝指针疗法对各类病症的治疗效果,促进医学的发展,使指针疗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对社会有所贡献;在臧秀、张精仿以及卫生局等部门领导、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经市科委立题,于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七日在原指针按摩诊所的基础上,在涿州市鼓楼大街粉子胡同十二号(影剧院西便院内)正式建立了“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晓石亲书“一点灵”字匾庆贺;三月二十二日,涿州报在第三版进行了报道,并载有治疗中的图片。自此,五绝指针疗法于涿州诞生,正式运用于临床,治疗人体千百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