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疾病大全 >> 中医外科 >> 正文

紅斑性狼瘡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网络资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1 16:56:41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累及全身各臟腑、各個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屬結締組織疾病範圍。一般分為盤狀限局性皮膚型紅斑性狼瘡和系統性紅斑性狼瘡兩類型。前者主要表現為皮疹,多為慢性經過;後者多見於20~40歲的女性,除有皮疹外,同時累及內臟器官,病情一般呈進行性經過。

    皮膚型紅斑性狼瘡

    病因病理

    • 肝腎不足,腠理不密,再受日光照曬,以致陰虛內熱,血熱損絡,蘊積肌膚而得。
    • 少數先天稟賦不足,可因日久熱邪入絡,阻於肌肉關節,內傳臟腑。

    臨床表現

    基本皮損為盤狀限局性紅斑分佈在鼻樑兩側的面頰部。典型者形成蝴蝶狀形態。皮損表面附有黏著鏽鱗屑,鱗屑的下面有角質刺,猶如釘板。

    好發部位主要在面部。

    病情發展過程中,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和燒灼感。

    治療

    內治

    • 養陰清熱、補益肝腎。常用藥如生地、玄參、麥冬、知母、黃柏、銀花、地骨皮、青蒿、生甘草。

    成藥驗方

    • 昆明山海棠片。
    • 青蒿素。
    • 六味地黃丸。
    • 新六味片。
    • 資陰補腎片。
    • 青蒿9g,煎湯代茶,送服上述藥。

    外治

    • 白玉膏、膚輕鬆(成藥)外搽皮損處。
    • 膚疾寧(成藥)外貼,一週換一次。

    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病因病理

    先天稟賦不足,陰陽失調,氣血耗傷,肝腎虧損,邪毒易於侵入所致。

    臨床表現

    • 皮膚症狀
    • 全身症狀
    • 實驗室檢查

    辯證論治

    證型 主要症狀 內治 外治
    治法 方藥
    熱毒熾盛證 面部有鮮紅色斑片,皮膚可有瘀點瘀斑、血庖,甲下和眼結膜出血點;發熱、煩躁,神昏、口渴、大便乾結,小溲短赤,苔黃糙而乾,舌質紅絳或紫暗,脈弦滑或洪數,多屬急性發作。 涼血護陰,清熱解毒 鮮生地、赤芍、丹皮、水牛角、生山梔、生石膏、銀花、連翹、黃連、板藍根、紫草、蛇舌草、白茅根。
  • 白玉膏加甘草粉20%調勻外塗
  • 生肌玉紅膏外塗
  • 黃柏霜和膚輕鬆軟膏各等分,調勻外塗
  • 風濕熱痹證 發熱,多個關節紅腫疼痛,屈伸不利,甚至痛不可觸,伴有咽乾口渴、煩悶不安,便乾溲赤,苔黃糙舌紅尖有刺,脈多滑數。 祛風清熱,化濕通絡 獨活寄生湯加減
    陰虛火旺證 面部呈暗紅斑,低熱持續不退,時高時低,口乾唇燥,頭昏乏力,耳鳴目眩,腰部及關節疼痛,時有盜汗,頭髮脫落稀疏,月經不調,大便不潤,小便黃,苔薄黃,舌質紅,脈象細數,多屬緩解期表現。 滋陰清熱,益氣養血 生地、玄參、天麥冬、肥知母、黃柏、青蒿、地骨皮、孩兒參、丹參、蛇舌草
    氣滯血瘀證 脅肋疼痛,或有黃疸,腹脹納呆,泛惡噯氣,肝脾腫大,頭暈失眠,月經失調或閉經,或皮膚有瘀斑、紫癜,甚則有鼻衄,苔薄舌紅,或有紫斑,脈弦數,肝功能不正常,丙種球蛋白增高,血小板減少,多是肝臟受損害的表現。證屬毒邪傳肝,肝鬱不達而氣血凝滯。 柔肝理氣,活血化瘀 柴胡、當歸、赤白芍、絳香、丹參、莪朮、皮地木、合歡子、金鈴子
    心陽不足證 胸悶心悸,或有征忡,自汗,夜難安眠,形寒怕冷,面色白,苔薄白,舌淡紅而胖,脈細弱或結代,心電圖不正常。 益氣溫陽,養心安神 黨參、黃耆、丹參、白朮、當歸、茯苓、五味子、炙遠志、酸棗仁、川桂枝、生甘草等。
    脾腎陽虛證 局部紅斑不顯,或無皮損,面色白倦怠,形寒肢冷,下肢浮腫嚴重者,渾身浮腫'伴有胸水、腹水、尿少、腹脹、納呆、惡心、甚至咳逆上氣,痰湧喉間,不能平臥,或面如滿月,頸粗如牛頸,頭髮稀疏,月經量少或閉經。苔薄白或白膩,舌質淡,舌胖,邊有齒痕,脈象濡細、沉細或帶數。多屬病之後期,腎臟損害的表現,或因長期服用激素所引起的證候。乃枇腎功能衰退所致。 溫腎壯陽、健脾利水 熟附片、仙靈脾、胡蘆巴、菟絲子、生黃耆、黨參、白朮、淮山藥、茯苓、製黃精、桂枝
    痰迷心竅證 神志錯亂,意識不清,或見癲狂,伴有抽搐,面癰、偏癰或截癰,大便秘結,尿失禁或瀦留,苔少舌紅,脈弦滑數。多屬腦及脊髓損害。 豁痰開竅,平肝熄風 天竺黃、炙遠志、鬱金、鉤藤、生石決明、羚羊角

    成藥驗方

    昆明山海棠片:0.25g,每次2~3片,一日3次飯後服。

    西藥

    強體松等。

    免疫抑制劑。


疾病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种疾病:
  • 下一种疾病: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疾病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