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书籍 >> 中医妇科学 >> 正文

第八章 月经病 第六节 月经过少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7 16:38:48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经期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月经过少”,亦称“经水涩少,经量过少”。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性腺功能低下、子宫内膜结核、炎症或刮宫过深等引起的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伴月经后期者,可发展为闭经。本病属器质性病变者,病程较长,疗效较差。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为精亏血少,冲任气血不足,或寒凝瘀阻,冲任气血不畅,血海满溢不多而致。常见的分型有肾虚、血虚、血寒和血瘀。

一、肾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久病,损伤肾气,或屡次堕胎,伤精耗气,肾精亏损,肾气不足,冲任亏虚,血海满溢不多,遂致月经量少。

二、血虚

数伤于血,大病久病,营血亏虚,或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损伤脾气,脾虚化源不足,冲任气血亏虚,血海满溢不多,致经行量少。

三、血寒

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邪伏于冲任,血为寒滞,运行不畅,血海满溢不多,致经行量少。

四、血瘀

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际,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感受邪气,邪与血结,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满溢不多,致经行量少。

[辨证论治]

以经量的明显减少而周期正常为辨证要点,也可伴有经期缩短。治疗须分辨虚实,虚证者重在补肾益精,或补血益气以滋经血之源;实证者重在温经行滞,或祛瘀行血以通调冲任。

一、肾虚型

主要证候:经来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血色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气不足,精血亏虚,冲任气血衰少,血海满溢不多,故经量明显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黯质稀;精血衰少,脑髓不充,故头晕耳鸣;肾虚腰腿失养,故腰酸腿软;肾虚膀胱失于温固,故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也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举例: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加紫河车、丹参。

当归、熟地、山茱萸、杜仲、山药、牛膝、甘草

方中熟地、山茱萸、当归、紫河车补肾益精养血;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调经;杜仲、牛膝补肾强腰膝;山药补脾资生化之源;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填精,养血调经之效。

若形寒肢冷者,酌加肉桂、淫羊藿、人参;夜尿频数者,酌加益智仁、桑螵蛸。

二、血虚型

主要证候:经来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经色淡红,质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营血衰少,冲任气血不足,血海满溢不多,故月经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经色淡红,质稀;血虚不能上荣清窍,故头晕眼花;血少内不养心,故心悸失眠;血虚外不荣肌肤,故面色萎黄,皮肤不润。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也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血益气调经。

方药举例:滋血汤(《证治准绳·女科》)。

人参、山药、黄芪、白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熟地

方中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补血调经;人参、黄芪、山药、茯苓补气健脾,益生化气血之源。合而用之,有滋血调经之效。

若心悸失眠者,酌加炒枣仁、五味子;脾虚食少者,加鸡内金、砂仁。

三、血寒型

主要证候:经行量少,色黯红,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证候分析:血为寒凝,冲任阻滞,血行不畅,故经行量少,色黯红;寒客胞脉,则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寒伤阳气,则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为寒邪在里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温经汤。

四、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行涩少,色紫黑有块,小腹刺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或胸胁胀痛,舌紫黯,或有瘀斑紫点,脉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血内停,冲任阻滞,故经行涩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刺痛拒按;血块下后瘀滞稍通,故使痛减;瘀血阻滞,气机不畅,故胸胁胀痛。舌紫黯,或有瘀斑紫点,脉涩有力,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方药举例:通瘀煎(《景岳全书》)。

当归尾、山楂、香附、红花、乌药、青皮、木香、泽泻

方中归尾、山楂、红花活血化瘀;香附理气解郁调经;乌药、青皮、木香行气止痛;泽泻利水以行滞。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理气调经之效。

若兼少腹冷痛,脉沉迟者,酌加肉桂、吴茱萸;若平时少腹疼痛,或伴低热不退,舌紫黯,苔黄而干,脉数者,酌加丹皮、栀子、泽兰。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