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温病条辨 >> 正文

第三章 中焦篇第 6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12:19:38

    19阳明温病,乾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黄连黄芩汤主之。不渴而舌滑者,属湿温。
      温热燥病也,其呕由於邪热夹秽,扰乱中宫而然。
      故以黄连黄芩彻其热,以芳香蒸变化其浊也。
    ”黄连黄芩汤方:苦寒微辛法。
黄连”二钱、黄芩”二钱、郁金”一钱五分、香豆豉”二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20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者,邪在血分,清荣汤主之,若滑者不可与也,当於湿温中求之。
      温病传  ,理当渴甚,今反不渴者,以邪气深入血分,格阴於外,上潮於口,故反不渴者。
      曾过气分,故苔黄而燥。
      邪居血分,故  之肉色绛也。
      若舌苔白滑灰滑,淡黄而滑,不渴者,乃湿气蒸腾之象,不得用清荣,柔以济柔也。
      汪按此条以舌绛为主,再按,绛而中心黄苔,当气血两清,纯绛鲜红,急涤包络,中心绛乾,两清心胃,独乾绛,专泄火腑,舌绛而光,当濡胃阴,绛而枯痿,急用胶黄,乾绛无色,宜投复脉。(此二证俱属下焦)以上俱仍合脉证叁详。
      若舌绛兼有白苔,或黄白相兼,是邪仍在气分,绛而有滑苔者,则为湿热薰蒸,误用血药滋腻,邪必难解,不可不慎也,详见上下二焦。
    21阳明斑者,化斑汤主之。(方义并见上焦篇)。
    22阳明温病,下後疹续出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元叁丹皮汤主之。
(方义并见上焦篇)。
    23斑疹,用升提则衄,或厥或呛  ,或昏痉,用壅补则  乱。
      此治斑疹之禁也。
      斑疹之邪在血络,只喜轻宜凉解。
      若用柴胡升麻辛温之品,直升少阳,使热血上循清道,则衄。过升则下竭,下竭者必上厥。肺为华盖,受热毒之薰蒸则呛  。心位正阳,受升提之摧迫则昏痉。
      若至壅补,使邪无出路,络道比经道最细,诸疮痛痒,皆属於心,既不得外,出其势必返而归之於心,不雾乱得乎。
    24斑疹阳明证悉具,外出不快,内壅特甚者,调胃承气汤微和之,得通则已,不可令大泄,大泄则内陷。
      此斑疹下法,微有不同也。
      斑疹虽宜宣泄,但不可太过,令其内陷,斑疹虽忌升提,亦畏内陷。
      方用调胃承气者,避枳朴之温燥,取芒硝之入阴,甘草败毒缓中也。
    25阳明温毒发痘者,如斑疹法,随其所在而攻之。
      温毒发痘,如小儿痘疮,或多或少,紫黑色,皆秽浊太甚,疗治失宜而然也。
      虽不多见,间亦有之,随其所在而攻,谓:脉浮则用银翘散,加生地、元叁。
渴加花纷。毒重加金汁、人中黄。小便短加芩连之类。脉沈内壅者,酌轻重下之。
    26阳明温毒杨梅疮者,以上法随其所偏而调之,重加败毒,兼与利湿。
      此条当入湿温,因上条温痘连类而及,故编於此,可以互证也。
      「杨梅疮」者,形似杨梅,轻则红紫,重则紫黑,多现於背部面部,亦因感受秽浊而然。
      如上法者,如上条治温痘之法。
      毒甚故重加败毒。
      此证毒附湿而为灾,故兼与利湿,如    、土茯苓之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中医五绝网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