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焦篇第 16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12:19:38
63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内不能运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发表攻 ,两不可施,误认伤寒,必转坏证,徙清热则湿不退,徒 湿则热愈炽,黄芩滑石汤主之。
脉缓身痛,有似中风,但不浮舌滑不渴饮,则非中风矣。
若系中风,汗出则身痛解,而热不作矣。
今继而复热者,乃湿热相蒸之汗,湿属阴邪,其气留连,不能因汗而退,故继而复热。
内不能运水谷之湿,脾胃困於湿也。
外复受时令之湿,经络亦困於湿矣。
倘以伤寒发表攻 之法施之:发表则诛伐无过之表阳伤而成痉。
攻 则脾胃之阳伤而成洞泄,寒中故必转坏证也。
湿热两伤,不可偏治:故以黄芩、滑石、茯苓皮,清湿中之热。蔻仁、猪苓,宣湿邪之正。再加腹皮、通草,共成宣气利小便之功。气化则湿化,小便利则火腑通而热自清矣。
”黄苓滑石汤方苦辛寒法。
黄苓”三钱、滑石”三钱、茯苓皮”三钱、大腹皮”二钱、白蔻仁”二钱通草”一钱、猪苓”三钱。水六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温三服。
64阳明湿温,呕而不渴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呕甚而痞者,半夏泻汤去人叁乾姜大枣甘草,加枳实生姜主之。
呕而不渴者,饮多热少也。故主以小半夏加茯苓,逐其饮而呕自止。
呕而兼痞,热邪内陷,与饮相搏,有固结不通之患,故以半夏泻心去叁、姜、甘、枣之补中,加枳实、生姜之宣胃也。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半夏”六钱、茯苓”六钱、生姜”四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半夏泻心汤去人叁乾姜甘草大枣加枳实生姜方半夏”六钱、姜连”二钱姜芩”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虚者复纳人叁大枣。 徵按湿之为病,其来也渐,其去也迟,譬若小人之易进而难退也。
湿温之痞,与湿寒异:湿寒之痞,兼有食积。湿热之痞,热陷邪留,故呕而兼痞也。
水气上逆则呕,水停膈间,上干於头则眩,中凌於心则悖,方目本文,字字俱有斟酌,难为粗心者道。
65湿聚热蒸,蕴於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痿黄,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
经谓风寒湿三者合而为痹,金匮谓经热则痹,盖金匮诚补内经之不足,痹之因於寒者固多,痹之兼乎热者亦复不少,合叁二经原文,细验於临证之时,自有权衡,本论因载湿温而类及热痹,见湿温门中,原有痹证,不及备载痹证之全,学者欲求全豹,当於内经、金匮、喻氏、叶氏以及未元诸名家,合而叁之自得。
大抵不越寒热两条,虚实异治:寒痹势重,而治反。易热痹势缓,而治反。
难实者单病躯壳易治。虚者兼病脏腑夹痰饮腹满等证,则难治矣。犹之伤寒两感也。
此条以舌灰目黄,知其为湿中生热;寒战热炽,知其在经络;骨骱疼痛,知其为痹证。
若泛用治湿之药,而不知循经入络,则罔效矣。
故以防己急走经络之湿。杏仁开肺气之先。连翘清气分之湿热。
赤豆清血分之湿热。滑石利窍而清热中之湿。山栀肃肺而泻湿中之热。
薏苡淡渗而主挛痹。半夏辛平而主寒热。蚕沙化浊道中清气。
痛甚加片子姜黄、海桐皮者,所以宣络而止痛也。
”宣痹汤方苦辛通法。
防己”五钱、杏仁”五钱、滑石”五钱、连翘”三钱、山栀”三钱薏苡”五钱、半夏”三钱醋炒、晚蚕沙”三钱、赤小豆皮”三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痛甚加片子姜黄二钱,海桐皮三钱。
66湿郁经脉、身热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内外合邪,纯辛走表,纯苦清热,皆在所忌,辛凉淡法,薏苡竹叶散主之。
上条但痹在经脉,此则脏腑亦有邪矣,故又立一法。
汗多则表阳开,身痛则表邪郁,表阳开而不解表邪,其为风湿无疑,盖汗之解者寒邪也,风为阳邪,尚不能以汗解,况湿为重浊之邪,故虽有汗不解也,学者於有汗不解之证,当识其非风则湿,或为风湿相搏也。
自利者小便必短,自疹者风湿郁於经络毛窍,此湿停热郁之证,故主以辛凉解冗表之热,辛淡渗在 之湿,俾表邪从气化而散, 邪从小便而驱,双解表 之妙法也,与下条互勘自明。
”薏苡竹叶散方辛凉淡法亦轻以去实法。
薏苡”五钱、竹叶”三钱、飞滑石”五钱、白蔻仁”一钱五分连翘”三钱、茯苓块”五钱、白通草”一钱五分。共为细末,每服五钱,日三服。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文章录入:中医五绝网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