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焦篇第 8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12:16:18
十二、补秋燥胜气论
59按前所序之秋燥方论,乃燥之复气也,标气也。盖燥属金而克木,木之子,少阳相火也,火气来复,故现燥热乾燥之证。又灵枢谓丙丁为手之两阳合明,辰已为足之两阳合明,阳明本燥标阳也。前人谓「燥气化火」。经谓「燥金之下,火气承之」。皆谓是也。案古方书无秋燥之病,近代以来,惟喻氏始补燥气论,其方用甘润微寒。叶氏亦有燥气化火之论,其方用辛凉甘润。乃素问所谓燥化於天,热反胜之,始以辛凉,佐以甘苦法也。
瑭袭前人之旧,故但叙燥证,复气如前,书已告成,窃思与素问燥淫所胜不合,故杂说篇中特着燥论一条,详言正化对化胜气复气以补之,其於燥病胜气之现於三焦者,究未出方论,乃不全之书,心终不安,嗣得沈目南先生医徵温热病论,内有秋燥一篇,议论通达正大,兹采而录之於後,间有偏胜不圆之处,又详辨之,并特补燥证胜气治法如左。
再按胜复之理,与正化对化从本从标之道,近代以来,多不深求,注释之家,亦不甚考,如仲景伤寒论中之麻桂姜附治寒之胜气也,治寒之正化也,治寒之本病也。
白虎承气治寒之复气也,治寒之对化也,治寒之标病也。馀气俱可从此类推(1)。
沈目南燥病论曰:天元纪大论云「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盖六乃风、暑、湿、燥、火为节,五即木、火、土、金、水为制,然天气主外,而一气司六十日有奇,地运主内,而一运主七十二日有奇,故五运六气合行而终一岁,乃天然不易之道也。内经失去长夏伤於湿,秋伤於燥,所以燥证湮没,至今不明,先哲虽有言之,皆是内伤津血乾枯之证,非谓外感清凉时气之燥。
然燥病起於秋分以後,小雪以前,阳明燥金,凉气司令。经云「阳明之胜,清发於中,左 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 楚A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 。据此经文,燥令必有凉气感人,肝木受邪而为燥也。
惟近代喻嘉言昂然表出,可为後世苍生之幸,奈以诸气 郁,诸痿喘呕, 不止而出白血者,谓之燥病,此乃伤於内者而言,诚於外感燥证不相及也。
更自制清燥救肺汤,皆以滋阴清凉之品,施於火热刑金,肺气受热者宜之。若治燥病,则以凉投凉,必反增病剧,殊不知燥病属凉,谓之次寒,病於感寒同类,经以寒淫所胜,治以甘热,此但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乃外用苦温辛温解表,寒冬月寒令而用麻桂姜附,其法不同,其和中攻 则一,故不立方。
盖内经六气,但分阴阳主治,以风热火三气属阳同治,但药有辛凉苦寒咸寒之异,湿燥寒三气属阴同治,但药有苦热苦温甘热之不同,仲景所以立伤寒温病二论,为大纲也。盖性理大全,谓燥属次寒,奈後贤悉谓属热,大相径庭,如盛夏暑热薰蒸,则人身汗出 ,肌肉潮润而不燥也。冬月寒凝肃杀,而人身乾稿燥冽,故深秋燥令气行,人体肺金应之,肌肤亦燥,乃火令无权,故燥属凉,前人谓热非矣。
按先生此论,可谓独具只眼,不为流俗所泊没者,其责喻氏补燥论,用甘寒滋阴之品,殊失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之法,亦甚有理,但谓诸气 郁,诸痿喘呕, 不止出白血,尽属内伤,则与理欠圆。盖因内伤而致此证者固多,由外感馀邪在络,转化转热而致此证者亦复不少。瑭前於风温 嗽条下,驳杏苏散,补桑菊饮,方论内极言「 久留邪致损」之故,与此证同一理也,谓清燥救肺汤,治燥之复气,断非治燥之胜气,喻氏自无从致辨,若谓竟与燥不相及,未免各就一边谈理。盖喻氏之清燥救肺汤,即伤寒论中後半截之复脉汤也。
伤寒必兼母气之燥,故初用辛温甘热,继用辛凉苦寒,终用甘润,因其气化之所至而然也。至谓仲景立伤寒,温病二大纲,如素问所云「寒暑六入,暑统风火,」寒统燥湿,一切外感,皆包於内,其说尤不尽然。
盖尊信仲景太过而失之矣。若然,则仲景之书,当名六气论,或外感论矣,何以独名伤寒论哉?盖仲景当日着书,原为伤寒而设,并未遍着外感,其论温论暑论湿,偶一及之也。即先生亦补医徵温热病论,若系全书,何容又补哉?
瑭非好辨,恐後学眉目不清,尊信前辈太过,反将一切外感,总混入伤寒论中,此近代以来之大弊,祸未消灭,尚敢如此立论哉。汪案谓善读仲景之书,不独可以治伤寒,并可以治六气则是,谓仲景之书,已包六气在内则非。
”附注:(1)太阳本寒标热,对化为火,盖水胜必克火,故轻载太阳司天,心病为多,未总结之曰病本於心,心火受病,必克金,白虎所以救金也。
金受病则坚刚牢固滞塞不通,复气为土,土性壅塞,反来克本身之真,承气所以泄金与土而救水也。再经谓寒淫所胜,以咸泻之,从来注释家,不过随文释义,所以用方之故,究未达出本论,不能遍注伤寒,偶举一端,以例其馀,明者得此门径熟玩内经,自可迎刃而解,能解伤寒,其於本论自无难解者矣。
由是推之六气皆然耳。
60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
揭燥气之大纲,兼叙其子母之气,胜复之气,而燥气自明,重则为寒者,寒水乃燥金之子也,化气为湿者,土生金,湿土其母气也。
至真要大论曰「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又曰「从本者化生於本,从标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按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故本论初未着燥金本气方论,而於疟疝等证,附见於寒湿条下。
叶氏医案,谓伏暑内发,新凉外加,多见於伏暑类中,仲景金匮,多见於腹痛疟疝门中。
61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
本脏者肺胃也。
经有嗌塞而 之明文,故上焦之病自此始。
燥伤皮毛,故头微痛恶寒也。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阳明之脉,上行头角,故头亦痛也。
咳嗽稀痰者,肺恶寒,古人谓燥为小寒也。肺为燥气所搏,不能通调水道,故寒饮停而咳也。
鼻塞者,鼻为肺窍,嗌塞者,嗌为肺系也。
脉弦者,塞兼饮也。
无汗者,凉搏皮毛也。
按杏苏散减小青龙一等,此条当与下焦篇所补之痰饮数条叁看。
再杏苏散乃时人统治四时伤风咳嗽通用之方,本论前於风温门中已驳之矣。
若伤燥凉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正为合拍。
若受伤寒夹饮之咳,则有青龙。
若伤春风,与燥已化火,无痰之证,则仍从桑菊饮,桑杏汤例。
”杏苏散方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去核,橘皮,杏仁。
”加减法无汗脉弦甚,或紧者,加羌活微透汗。汗後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热甚加黄芩,泄泻腹满者不用。
”方论
此苦温甘辛法也。
外感燥凉,故以苏叶、前胡辛温之轻者达表。
无汗脉紧,故加羌活辛温之重者微发其汗。
甘桔从上开,枳杏前芩从下降,则嗌塞鼻塞宣通,而咳可止。
橘半茯苓逐饮,而补肺胃之阳。
以白芷易原方之白术者,曰术中焦脾药也,白芷肺胃本经之药也。
且能温肌肉而达皮毛。
姜枣为调和荣卫之用。
若表凉退而 邪未除,咳不止者,则去走表之苏叶,加降 之苏梗。
泄泻腹满,金气太实之 证也,故去黄芩之苦寒,加术朴之苦辛温也。
62伤燥,如伤寒太阳证,有汗不咳不呕不痛者,桂枝汤小和之。
如伤寒太阳证者,指头痛、身痛、恶风寒而言也。
有汗不得再发其汗,亦如伤寒例,但燥较寒为轻,故少与桂枝小和之也。
63燥金司令,头痛身寒热,胸胁痛,甚者疝瘕痛者,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主之。
此金胜克木也,木病与金病并见,表 齐病,故以柴胡达少阳之气,即所以达肝木之气。
合桂枝而外出太阳。
加芳香定痛,苦温通降也。
湿燥寒同为阴邪,故仍从足经例。
”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方
桂枝、吴茱萸、黄芩、柴胡、广木香、人叁、生姜、川楝子、小茴香、白芍、炙甘草、
大枣”去核、半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文章录入:中医五绝网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