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焦篇
一、风温 二、温热 三、温疫 四、温毒 五、冬温
1 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此九条见於王叔和伤寒例中居多,叔和又牵引难经之文,以神其说,按时推病,实有是证,叔和治病时,亦实遇是证,但叔和不能别立治法,而叙於伤寒例中,实属蒙混。
以伤寒论为治外感之妙法,遂将一切外感,悉收入伤寒例中,而悉以治伤寒之法治之,後人亦不能打破此关,因仍苟简,千馀年来,贻患无穷,皆叔和之作俑,无怪见驳於方有执,喻嘉言诸公也。
然诸公虽驳叔和,亦未曾另立方法,喻氏虽立治法,仍不能脱 伤寒圈子,弊与叔和无二,以致後人无所遵依。
本论详加考核,准古酌今,细立治法,除伤寒宗仲景法外,俾四时杂感,朗若列眉,未始非叔和有以肇其端,东垣,河间、安道、又可、喜言、天士宏其议,而瑭得以善其後也。
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风夹温也。
温热者,春末夏初,阳气弛张,温盛为热也。
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
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太甚也。
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於热者也。
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於湿者也。
秋燥者,秋金燥烈之也。
冬温者,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民病温也。
温疟者,阴气先伤,又因於暑,阳气独发也。
按诸家论温,有顾此失彼之病,故是编首揭诸温之大纲,而名其书曰「温病条辨」。
2凡温病者,始於上焦,在手太阴。
伤寒由毛窍而入,自下而上,始足太阳,足太阳膀胱属水,寒即水之气,同类相从,故病始於此。古来但言膀胱主表,殆末尽其义,肺者皮毛之合也,独不主表乎1?治法必以仲景六经次传为祖法。
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於肺,始手太阴,太阴金也。温者,火之气;「风者」,火之母;火未有不克金者,故病始於此。必从河间三焦定论。
再寒为阴邪,虽伤寒论中亦言中风,此风从西北方来,乃 发之寒风也,最善收引,阴盛必伤阳,故首郁遏太阳经中之阳气,而为头痛身热等证。太阳阳腑也,伤寒阴邪也,阴盛伤人之阳也。
温为阳邪,此论中亦言伤风,此风从东方来,乃解冻之温风也。最善发泄,阳盛必伤阴,故首郁遏太阴经中之阴气,而为咳嗽,自汗口渴,头痛,身热尺热等证。
太阴,阴脏也。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阴阳两大法门之辨,可疗然於心目间矣。
夫大明生於东,月生於西,举凡万物莫不由此少阳少阴之气,以为生成,故万物皆可名之,曰东西人,乃万物之统领也。得东西之气最全,乃与天地东西之气相应,其病也亦不能不与天地东西之气相应,东西者阴阳之逆路也,由东而往,为木为风温为火为热。湿土居中,与火交而成暑。火也者南也,由西而往,为金为燥为水为寒。水也者北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南北者,阴阳之极致也。
天地运行,此阴阳以化生万物,故曰天之无恩,而大恩生,天地运行之,阴阳和平,人生之阴阳亦和平,安有所谓病也哉?
天地与人之阴阳,一有所偏,即为病也。偏之浅者病浅,偏之深者病深,偏於火者病温病热,偏於水者病湿病寒,此水火两大法门之辨,医者不可不知。
烛其为水之病也,而温之热之。
烛其为火之病也,而凉之寒之。各救其偏,以抵於平和而已,非如鉴之空,一尘不染,如衡之平,毫无倚着,不能合乎道妙,岂可各立门户,专主於寒热温凉一家之论而已哉?瑭因辨寒病之源於水,温病之源於火也,而并及之。
”附注:1按人身一脏一腑主表之理,人皆习焉不察,以三才大道言之,天为万物之大表,天属金,人之肺亦属金,肺主皮毛。经曰:皮应天天一生水,地支始於水,而为天门,乃贞元之会。人之膀胱为寒水之腑,故俱同天气,而俱主表也。
3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後热甚者,名曰温病。
不缓则非太阳中风矣,不紧则非太阳伤寒矣。
动数者风火相煽之象,经谓之躁。
两寸独大,火克金也。
尺肤热,尺部肌肤热甚,火反克水也。
头痛恶风寒,身热自汗,与太阳中风无异,此处最足以相混,於何辨之?於脉动数不缓不紧,证有或渴或咳,尺热午後热甚辨之。
太阳头痛,风寒之邪,循太阳经,上至头与项,而项强头痛也。
太阴之头痛,肺主天气,天气郁则头亦痛也,且春气在头,又火炎上也。
吴又可谓浮泛太阳经者,臆说也。
伤寒之恶寒,太阳属寒水而主表,故恶风寒。
温病之恶寒,肺合皮毛,而亦主表,故亦恶风寒也。
太阳病则周身之阳气郁,故身热。
肺主化气,肺病不能化气,气郁则身亦热也。
太阳自汗,风疏卫也。
太阴自汗,皮毛开也。肺亦主卫。
渴,火克金也。
咳,肺气郁也。
午後热甚,浊邪归下,又火旺时也,又阴受火克之象也。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