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论诊络脉
中医学术:论诊络脉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络脉为人体经络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除具有经络所共有的通行气血,沟通表里等作用之外,还具有渗濡灌注、沟通表里经脉、贯通营卫、津血互渗等作用。《灵枢·经脉》云:“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络脉从经脉分出后,又逐层细分,形成由别络、浮络、孙络组成的网络层次。因络脉“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所以体内脏腑气血的盛衰皆可反映于体表的络脉。《灵枢·经脉》篇详细论述了络脉的特点及其色诊。
络脉诊法主要是通过观察体表络脉的颜色、形态等变化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诊络脉的部位,主要包括全身整体及局部络脉,如鱼际、目窍、腹部、指纹、舌下等。
诊全身整体络脉
络脉分阳络、阴络,其色随四时变化各异。正常状态下,经脉有常色,而络脉无常色。阴络之色随经脉而变,而阳络之色随四时寒热变化而不同。如《素问·经络论》所云:“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值得注意的是,阳络浅表主外,多对应体表病变;阴络较深主里,多对应脏腑病变。
络脉其色随症候不同而有别。如《素问·皮部论》:“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即络脉之色发青,且疼痛者,为气滞血瘀;伴有寒象者则为寒凝血瘀;络见黑色者,为气血阻闭的痹证;皮寒色白者,为寒凝气虚血少;色见黄赤者,为热证或湿热壅滞,若五色杂见,则为阴阳不调、寒热错杂之证。可见,络脉其色变化与疾病有着相应的联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