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中医视点 >> 正文

谈用复杂性科学原则指导中医临床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2-11 22:43:33

中医视点:谈用复杂性科学原则指导中医临床

  一般方剂的组成原则是“君、臣、佐、使”,这是中医调控人体不平衡(疾病)的基本手段。方剂研究的不是某一味药的成分、理化特征,而是根据“四气五味”判断药性后如何组装、如何排列;以及药物之间的关系(相佐、相成等)、如何协调这些关系、如何平衡这些关系,从而治疗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疾病的原因是不平衡。首先是阴阳的不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说中医对人体这个复杂系统的着眼点不是基本单元,而是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其次。是各个部分之间关系对整体的影响;第三是复杂体系的“敏感点”,敏感点对应方剂中的君药,即主攻方向的哪里;第四是寻找复杂体系的“关键点”,以使用简捷的方式改变整体的状态。

  找到主攻方向即敏感点之后,关键点是用多少兵力去解决战斗,且剂量则成为医生手中的王牌,高手往往出重拳(重剂量)解决问题,这就是朱清时院士所说复杂性科学的四条基本原则。(见《与朱清时院士对话:医药与复杂性科学》,作者王乐羊)笔者在此还是以方剂来说明问题。

  比如麻黄汤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共四味: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君药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臣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佐药杏仁宣肺助麻黄平喘;使药甘草,调和诸药。其敏感点是外感风寒无汗,必用麻黄,才能药到病除,关键点是麻黄必加桂枝,所以效如桴鼓。

  麻黄汤有各种加减法,其敏感点没变,只是在关键点上加减进退。

  比如:外感风寒、无汗,兼有湿痹,身体烦痛,敏感点不变,因为有湿,则加祛湿的白术,变成麻杏加术汤,这个关键点就是加白术。再如受风湿更重,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用麻黄、杏仁、甘草、薏仁,成为麻黄薏甘汤,用来解表祛湿。仍是外感风寒,但有湿,故敏感点是外解风寒,关键点是加薏仁除湿。

  又如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用于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脉浮紧。简言之就是麻黄汤加生石膏,加生石膏是因为有内热而烦躁。此时敏感点不变,关键点是加生石膏清内热。

  这就是用复杂性科学中的敏感点与关键点理论解释方剂加减的诀窍。

  中医用药,犹如兵家用兵,排兵布阵得当,自然战而胜之。所以中医治病很少用单味药取胜,而中药组合又有相须、相使、相杀、相恶、相反种种配伍禁忌。对于配伍的经验,中医往往双药联用、三药联用、四药联用或剂量上重用某药,这都是在关键点上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表现。

  以中医药治疗肿瘤为例,目前中医学的趋势是“辨证论治”加“辨病论治”。笔者认为,如果说辨病(西医的病)是找到了敏感点,而且中药制剂也可以保证有效成分或治疗部位的锁定,那么关键点就是如何组合,如何配伍,如何补气、补血、补阳、补肾、保肝、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健脾、消食、引经、抗转移等等治法。

  由此,方药当应运而生,再加上剂量得当,癌症似乎也攻克有望了。

  中医学本就是复杂性科学,今天如果用复杂性科学理论去指导中医学的发展,不也是中医学的现代化吗?(张士舜)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