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中医视点 >> 正文

立足临床 促进中医外科学术创新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2 16:12:45

中医视点:立足临床 促进中医外科学术创新 阙华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编者按: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内科、妇科、儿科、伤科等共同构成中医临床医学的主干体系。60余年来,在秉承中医传统的基础上,中医外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西医外科学的迅猛发展、学科的进一步分化和细化,加上学科自身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极富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外科学的地位不断弱化,整体呈萎缩趋势,其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如此态势,总结中医外科手术的历史、剖析中医外科的现状、思考中医外科的发展,对继承和发展中医外科学术、促进中医外科学术创新、振兴中医外科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医外科学手术源流

  中医外科学手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汉隋唐时期,宋代以后则更加成熟。但至宋以后,中医外科手术一直停留在切开疗法、烙法、砭镰、挂线、结扎等浅表手术的层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医外科手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中医外科手术水平与之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中医学某种程度上可谓起源于中医外科。早期人类生存环境恶劣,易遭受动物咬伤、冻伤等不测,且当时战事纷争,创伤、流血现象普遍,人们在自救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外科疗法,如伤口包扎、压迫止血、清除异物等。

  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考证,约在公元前1324年我国就已有外科病名的记载。至周代,外科成为独立专科,外科医生被称为“疡医”(《周礼·天官》)。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则记载了我国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即用于排脓的砭针。1973年出土于马王堆的《五十二病方》,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其不仅记载有30余种中医外科疾病以及痔结扎切除、肛漏手术、腹股沟斜疝手术等外科治疗方法,而且还有作为探针用于检查、治疗漏管的外科器械“铤”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并最早提出用截趾术治疗脱疽。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