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制约中医药发展第 2 页
由此可见,历代学科分化从粗到精、由疏而密逐步发展。一般来讲,学科自身的分化标志着学科的成熟与发展,是进步的体现。因此近年来,随着临床检测手段、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研究层次的深入,医学学科逐渐开始呈现越来越细、越来越多的分化趋势。在笔者看来,医学学科分化基本是由三点原因促成的结果:一是实践临床的需要,二是理论研究的深入,三是技术手段、理法方药的不断进步。但是,中医学在近代以前的学科分化的过程中始终没有脱离其中医整体系统的医学观念,因此一个合格的中医在进行专科专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内外兼治、多面施治而取得富有中医特色的明显效果。
分化不是坏事,但分化是随着学科进步而产生的一种自然趋势,是在上述三点因素的诱导下产生的,而非是人为的、模仿式的“为了分科”而进行的分化。尤其对于中医学来说,其学科体系明显区别于西医学,因此,不论是在临床上还是教育上,都应避免过度的跟风式的分化,同时在逐步分化的同时,更不能忽视中医学科因为本身整体观念而决定的综合化要求。近年来的学科分化越来越趋于细化,但难免因为人为因素使学科的分化不成熟而导致分科的孤立和局限,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中医整体系统的医学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立学之本,但现如今因为学科的分化而产生的教育模式、培养模式却往往导致医学人才知识系统的不完整性和片面性,精于五官的不识五藏六府、七情六气;精于外科的不知处判针药、内外兼施;甚至于内科中的分科医生对病患进行中医论治时也仅能着眼于专业,专业以外的疾病却用统一的其他医疗手段简单处理。这些学科分化导致的弊端对中医学来说是致命的。
中医学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作为中医学生需要有一个由博返约的过程。与西医擅长针对局部、靶向的医疗方式不同,中医能够发挥的特色正是在于它整体、系统地处理疾病,即使学科分化得再细、再精准,作为中医的学科不论是在教育、临床的过程中都应当保持整体系统、辨证论治的特色,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具备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技术手段。否则,在学科分化的进程中,过分着眼于分科、局限于专科的培养,将使得专科专病的研究和医疗不能够首尾相顾,也将越来越难形成中医特色,甚至丧失中医所起到的必要作用。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