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点:针刺治痛证与穴位无关吗
中医视点:针刺治痛证与穴位无关吗 黄龙祥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黄幼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
近来,国外发表了有关痛证的随机对照大样本针灸临床研究论文,认为针刺治疗痛证有效,但穴位与非穴位的疗效无差异。对此,参加2012年中医针灸北京论坛的专家提出三大问题导致片面结论:针刺治痛证与穴位无关吗?
穴位效应规律未明确
较之古代针灸,当代针灸临床变化最大的是刺法——从直刺到透刺、从浅刺到深刺的改变带来了穴位概念潜移默化的变化:今天的一个穴可以包含古代多个穴。例如足阳明经“下关”穴,在传统针灸学中主治牙齿、面部、耳部病症;而在神经阻滞疗法中,此处同时是阻滞下颌神经干、上颌神经干或翼腭神经节阻滞的体表穿刺点,进针点虽然相同,但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不同,通过不同的神经干或神经节而治疗上下牙齿、鼻部等不同部位的病痛。
可见,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腧穴的主治范围。与神经阻滞不同的是,针灸临床往往将这些相同的进针点下的不同刺法都视为同一个穴,又没有像神经阻滞疗法那样,为同一穴对不同部位治疗作用所要求的特定刺法(方向、角度、深度等)建立严格的技术操作规范和科学的描述。因而在针灸穴位特异性的临床设计中,很难对这一影响穴位作用特异性的关键因素给出明确而科学的表述,这也是造成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实验研究结果难以重复的根本原因。
一个针灸大家往往穷其一生也只是对有限几个穴,不同作用部位的操作技法规律有深刻的理解与熟练应用。例如足太阳膀胱经秩边穴,针刺不同方向可治疗下肢瘫痪、脱肛、妇科等诸多疾病。但由于医生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对于秩边穴主治不同部位病症所要求的具体操作步骤,不能用科学的语言表达,这使他人难以重复。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