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才的过剩与匮乏第 2 页
曾经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吴某告诉笔者,他择业时就先后到过三所市级中医院、四所县级医院求职,均被这些医院婉拒。而同年与他一起择业的一位同学在当地的一所西医学院(类似于以前的专科学校)取得专科学历后,在第二次求职时即被一家县医院聘用。本来,各级中医院应是中医院校毕业生的最佳归宿地,而事实上,类似吴某这样的事情,在全国各中医医疗机构中却不同程度地发生着。这些用人机构对中医院校毕业生的总体印象是:与西医院校毕业生相比,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不太愿意接收新事物,临床工作的适应周期相对太长。加之社会上总认为中医是治慢性病,而治疗慢性病挣的钱常没有治急性病来得容易。在讲究经济效益的时代,中医医疗机构也不可能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所以说,中医用人单位的所谓人才缺乏,实际是指缺乏开拓进取、知识面宽、思维活跃、在临床上能独挡一面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人才在中医用人单位,相对纯中医或纯西医专业的医学人才说来都要抢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当然,学中医药专业的医学生并非天生愚笨,他们和学西医药学的医学生原本没有任何差异,问题就出在中医药的教学模式和机制上,这方面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故不赘述。除了这方面的因素,中医毕业生出生的社会谋职比西医毕业生还多了一层磨难,那就是社会对中医及其毕业生的偏见,什么“慢郎中”、“老中医,少裁缝”、“西医看门,中医看人”、“嘴上无毛,做事不牢”……无一不反映出社会对中医的轻蔑和对青年中医师的侮谩,使中医人才的成长之路更为艰难而漫长。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