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适合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第 4 页
二期改革重点是以必修课改革为切入点,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大幅调整,建立新的中医课程体系。主要措施有:将《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外医学史》4门基础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中医思维的训练;对原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方剂、中药四门课程整合成中医基础学及辨证论治学基础,并增设临床前基础训练课、临床思维训练课,各门课程单独设立,统筹安排,以实现中医课程的整体改革。
中医专业教改实验班三期改革着眼于中医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力求在现有培养体系外寻找新的改革突破口,“中医高中预科班”是三期改革的主要举措。 “中医高中预科班”又称“杏林班”,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中医药知识教育前移至高中阶段,旨在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初步了解中医药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富有创新意识和立志于从事中医药事业的预备型人才。
2010年底,我校与北京宏志中学签订合作开设“中医高中预科班”协议,在北京宏志中学选拔部分高中新生进入该实验班,拟开设《中国古代哲学基础》、《国学导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医药学知识概论》4门中医预科课程,学生学完全部课程,颁发“杏林班”结业证书,经宏志中学推荐,通过与我校联合进行的面试合格后,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招生选拔测试。随着我校首个“中医高中预科班”的诞生,我国中医教育即将揭开新的一页。
要重视外界因素的影响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中医药学科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模式转变和卫生政策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需随之不断变化完善。因此,进行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作用与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