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经验交流 >> 正文

外治疗法辅治尿毒症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19 9:49:06

□ 王维恒 安徽省怀宁血吸虫病防治站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以水肿、尿少、尿闭、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多以透析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维持患者生命。尿毒症患者由于常以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加之本病阴阳气血俱虚,寒热虚实错杂,故内服中药每每受到限制。而外治法可以弥补其不足,不仅可以拓宽治疗途径,还可提高疗效。故近年来尿毒症的外治法亦颇受重视。兹选介于下:
  灌肠法
  实证用大黄15~30g,白头翁30g,黄柏15~30g,槐花15~30g,细辛1~4.5g,煎至200~300ml,保留灌肠。虚证用大黄10~15g,附子6~10g,细辛3~4.5g,煎至200~300ml,作保留灌肠,疗程3~15天。
  有人用大黄、生牡蛎、生龙骨,慢性肾功能衰竭加炮附子,煎液200~300ml灌肠,认为大黄可降浊,龙骨、牡蛎有吸附尿素氮的作用;或用大黄、莱菔子各30g,甘草15g,浓煎200ml,每天1剂,保留灌肠;或用大黄、槐花、崩大碗各30g,便血加地榆,煎成150~200ml;也有用单味大黄煎剂灌肠取效者。
  按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尿毒症,历经2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有确切疗效。尿毒症病人,非蛋白氮等多种代谢产物潴留体内,通过灌肠可透析浊邪,疏通三焦,使水毒下利,清阳得升,从而达到缓解病情,延长生命的目的。目前认为,灌肠降浊是治疗高氮质血症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因为肠黏膜亦是一种生物透析膜,通过灌肠,大便次数增多,血中含氮物质随大便排出,就可使高氮质血症症状得到改善。脾胃虚弱的患者更适合用灌肠疗法。 
  外敷法
  1.脐疗法  药用大黄、附子、细辛、冰片等研粉,过80目筛,装入瓶中备用。用时将药粉填满肚脐,用纱布固定,3天换药一次,15~20天为一疗程。
  2.贴穴敷  药用生附子、川芎、沉香、大黄、冰片等研成120目规格的粉末,用1.9%桂氮酮溶液和药末,纱布包裹药末外敷于双侧肾俞穴及关元穴,每隔3 日换药1次,5~10次为1疗程。
  3.膏贴法  附子、细辛、红花、川芎、炮山甲、王不留行、苍术各100g,大黄60g。将以上诸药投入麻油中煎熬,黄丹收膏。用时洗净皮肤,将膏药加温后敷于双肾区。每周换药1次,疗程不限。此法具有温肾助阳、活血祛瘀、利尿消肿的作用。
  按  临床实践表明,外治法通过药物、穴位及经络的作用,不仅可以降低尿毒症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改善和保护肾功能;还可以明显改善尿毒素的临床症状,外治法还具有许多优越性:①不经过胃肠道的吸收,不须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并可保证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②由于血药浓度处于稳定状态,可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若有不适,可以随时移去药源;③可以避免多剂量给药,使大多数病人易于接受;并可减少给药次数;④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外用方法。因此,具有简单易行、经济方便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发汗法
  1.药浴发汗法  药用麻黄桂枝、细辛、羌活、独活、苍术、白术、红花各30g,加水煮沸20分钟后,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洗浴30分钟左右,洗浴时宜不断加热水以保持温度,使周身汗出,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3~10次,随着洗浴汗出,尿量每日可达到2500ml左右。注意:药浴发汗要避免大汗淋漓,以防虚脱。
  2.足浴发汗法  取花椒、红花、苍术、细辛、防风、羌活、独活、麻黄、桂枝、艾叶各30g,加水煮沸15分钟后,倒入水桶中,待温时将双足浸入水中,然后逐渐加热水,直到桶满,共浸泡40分钟,使周身出汗,每日1次,经过10~15次治疗,每日尿量可达2500ml左右。
  按 患尿毒症时,由于肾脏进行性损伤及肾单位减少,肾脏清除水、电解质、尿酸及氮代谢产物的能力大大降低,这些物质在体内潴留,引起尿中毒症状。这些代谢产物除通过肾、肠、呼吸道排除外,尚可通过汗液的排泄。正常情况下,汗液每日的分泌量约为350~750ml,通过发汗,汗液的分泌大大增加,从而引起振奋机体阳气,调整血液重新分布,改善微循环,排除部分毒素,降低血尿素氮浓度的作用。由于大量代谢毒素从汗液排除,受损的肾脏负担减轻,从而为患者创造了自行修复的机会。临床观察到,尿毒症病人发汗后,患者一般都会感觉到神清气爽,精神转佳,食欲增进,尿量增多,浮肿消退迅速,恶心、呕吐等症状也相继得到改善。但发汗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老年患者要慎起居,防止晕厥;发汗期间,饮食宜清淡,要防止汗出过度,伤阴耗阳。明显伤阴者,不宜使用此法。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